减少共享单车给“电鸡”让路?能有效缓解交通现状吗

广东最生活 2025-02-18 14:21

最近,针对电动自行车乱象,广州出台了不少措施如增加“抓拍点”监督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但“减少共享单车”、“削减公交路线”等也与电动自行车有密切关联,难道是为电动自行车让路吗?

电动自行车已超560万

新增这些抓拍点位

截至2024年底,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已超过560万辆,全市城市道路划设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容量也超过了70万辆。而截至 2024 年 6 月,广州全市小汽车保有量约370万辆。两数据相对比,电动自行车数量确实有点多。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广州交警新增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抓拍取证点位65个。

主要对电动自行车不按照交通信号规定通行、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逆向行驶、未按照规定悬挂号牌、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不靠车行道右侧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并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配合调查处理。

具体点位如下,快看看有没有你常走的路?

减少共享单车/公交线路是因电动自行车太多?

近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开征求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结果(2025年—2028年)意见的通告。根据新一轮评估,2025年—2028年期间,广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48万辆,其中,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22—36万辆。

据官方解释,共享单车数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

1、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不仅在道路通行中占据了大量资源,停放空间也被大量占用,这直接压缩了共享单车的生存空间。

2、随着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正逐步取代共享单车的地位。

3、从市场运营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未来的规模或有收缩的趋势。

不仅是共享电动车,被削减的还有公交路线。2024年至今,广州至少有超63+公交线路停运,合并/调整巴士线路,更近100条。若是再加上今年3月计划停运的9条线路,那么停运线路数将有72条!

同样,公交车的停运是经过多方面的考量:

1、广州交通体系日益丰富,交通工具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都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出行选择,极大地分流了公交客流。

2、电动自行车灵活、便捷,短距离出行方便,也对公交的短途出行市场造成冲击,进一步挤压了公交的生存空间。

3、公交运营限速 40km/h,在高峰时段难以快速通行,出行效率较低。

4、而且广州财政面临一定压力,在公交系统的财政补贴方面,需要开源节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交的运营与发展。

虽然不是完全因为电动自行车,但不少广州网友都认为电鸡背锅最大,毕竟连原本给乘客等公交的休息区,都被电鸡给占满了。

能有效缓解交通现状吗?

网友:为什么不直接减电鸡?

往好的来说,减少共享电动车,对于广州的交通环境还是有所帮助的:

1、有效改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乱象,减少对盲道、公交站等公共空间的不合理占用,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不仅提升了市容市貌,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2、促使单车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避免因车辆过多导致闲置或因疏于管理而损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下降,废弃或损坏的单车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大大减轻了城市管理部门在清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负担与成本投入,让城市管理更具效率。

但对于实际有使用需求的市民来说,最怕就是实施起来一刀切,特别是大学城、地铁出口等高使用率的位置。有一些部分投放份额较少的区域,或是高峰时段热门区域,可能会找不到能用的共享单车,出行便利性下降,买的月卡也浪费了。而且因为有些人不会骑电动自行车,这一举措也反而更不方便。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不解:电鸡过多,为什么不减少电鸡,反而削减共享单车和公交路线呢?当然,这个实施起来难度还真有点大。

电鸡作为私人交通工具,其牌照发放与个人财产权以及出行需求紧密相关。若直接削减牌照发放数量,极有可能引发市民的不满情绪,甚至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享单车,它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力补充,投放数量主要由企业决定,政府能够凭借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直接调控。

回顾2006年,广州曾颁布 “禁电令”,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市内道路行驶。然而,随着即时配送等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交通模式的持续变革,加之市民的反对,电动自行车在禁与不禁之间一直处于摇摆的状态。

在出行工具的选择上,相较于共享单车,很多人更倾向于电动自行车出行。共享单车主要适用于短距离行程,有步行、公交等多种替代方式,可替代性较强。而电动自行车不仅能节省出行时间和体力,行驶速度更快,还能满足接送孩子等出行需求,方便性优势显著。

对于电动自行车过多的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交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