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兴县新城镇凤凰小学,扩建完成后的校园绿树成荫。科学实验室、阅览室、舞蹈室、体育馆等一应俱全……去年9月开学季,凤凰小学“升级”亮相,带来2700个优质公办学位。
2021年以来,云浮的学校不断“上新”——新增14所基础教育学校,改扩建近80所基础教育学校,累计新增超6.8万个基础教育优质学位,新增中职学位0.5万个、高职学位1.2万个。学校越来越漂亮,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在学校里学成才”,云浮教育事业有了优质提升。
近3年来,新一届云浮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坚持把教育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教育就要抓质量,抓教育就要抓两头带中间”的鲜明导向,承诺“把资源经济收益的一半用于民生补短板”,以“反弹琵琶”思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变革中破局的云浮,教育事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4年新增超6.8万个基础教育学位
庄严大气的牌坊、现代与传统风格相融合的建筑、处处能感受到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这是云浮市投入9.1亿元新建的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
随着首批学生步入校园,该校与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新兴中药学校成功构建起“中专—大专—本科”一体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云浮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件生动案例。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呼声。当前,云浮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88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一个门类俱全、齐头并进的良好教育生态已然形成。
云浮地处粤北山区,回顾过去,教育是云浮最大的民生欠账,也是最大的民生短板。
云浮正视不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先后出台《云浮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云浮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云浮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并取得历史性成就——
兑现“将资源经济收益一半用于民生补短板”的承诺,近五年累计投入379.3亿元;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14所基础教育学校、改扩建近80所基础教育学校,新增超6.8万个基础教育学位,累计投入资金2.29亿元,推进246个乡镇“三所学校”(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陆续撤并了170个农村偏远地区“小、散、弱”教学点,让孩子们到镇中心学校上课,享受更好的教育。
强化“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的体育场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024年,云浮市对全市29所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建设、改造,秋季学期开学前,崭新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相继投用,超3万名师生受益。
建设改造体育场地设施是云浮市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云浮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缩影。
近年来,云浮市以“双减”为契机,切实围绕立德树人,强化“五育并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取得丰富的教育成果。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学科排位不断靠前,培育了5所省级普通高中“双新”示范校、6所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或培育学校,2024年普通高考特控线上线率和本科线上线率均比2023年有所提高。
体教融合成效明显。近三年投入3106万元改造72所农村小学体育场地,约8万师生受益;落实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以及每天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市60多所学校以不同形式开展学生游泳教育,累计培训1.3万余名学生,游泳教育正逐渐成为云浮教育的一张名片。
美育熏陶初具特色。建立完善中小学美育活动阳光积分制度,丰富校内实践与社团活动,举办合唱、舞蹈、戏剧、书画、手工艺品等比赛,推动学校美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搭建学校美育发展的“云浮模式”。
科技创新教育成效显著。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1个;第38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和专项奖6个;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创新成果二等奖2个、创新成果三等奖2个。
“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施下,云浮学生的体质明显提升,近两年获得省级以上体育美育奖项达320多项;全市特色学校显著增多,成功创建各类国家级特色学校21所,省级特色学校132所;云浮市曲棍球队9次获得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第一名,10次获得全省曲棍球锦标赛第一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链接“湾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薪资水平不差,发展机会也不少,于是我决定到云浮当老师。”两年前,研究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的王秋华,以急需紧缺人才身份被引进到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在邓发纪念中学,王秋华在业务上有导师一对一传帮带,工作上有很多外派学习项目,“很快就熟悉了学校氛围,也找到了归属感。”王秋华说。
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对地处山区的云浮来说,急需紧缺人才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如何让教育人才有甜头有奔头?
云浮通过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和“人才云聚强市工程”,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的生活补贴。“近三年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超660名,推动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由2022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14%,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全面达到省定标准。”云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持续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云浮也注重激活现有教师队伍潜力,每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并把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先决条件,始终坚持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2024年9月,云浮市公开表彰县级以上各类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共计1985人次。
保障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方有越来越多教师在云浮安心从教、终身从教。近年来,云浮市不断改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要求,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2016至2023年期间支出地方配套资金7.79亿元,通过适当的待遇留住教育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云浮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待遇保障,让我更加安心地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市中小学名教师、云安区都骑中学副校长潘洁兰说。
数读
2021—2023年,全市教育领域财政总投入共176.62亿元,实现教育财政支出逐年增长
2021年至今,共新建14所基础教育学校,改扩建近80所基础教育学校,新增68678个基础教育学位,完成农村偏远地区“小、散、弱”教学点撤并170个
2021年至今,新增高职学位1.2万个、中职学位0.5万个
出台《云浮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累计投入资金2.29亿元,开展农村乡镇“三所学校”补短板建设项目246个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共评选省、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200人,学科带头人113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75人
近三年,投入3106万改造72所农村小学体育场地,约8万师生受惠
案例
内外“双轮”驱动 赋能品牌高中建设
走进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下称“邓中”),革命先烈邓发的雕像映入眼帘。校史馆内,红色基因涵养学生品格。这所位于山区市的学校,改变无声地发生。
2023年8月,肖柱光从云浮市罗定中学副校长的岗位上,经过市级遴选,来到邓中担任教学副校长。在邓中,他更专注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两所学校在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各有所长,我将取长补短,发挥两者优势,提升学校教学水平。”肖柱光说。
岗位流动焕发人才活力的背后,是制度藩篱的破除。
2023年以来,云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招”,对包括邓中在内的五所品牌高中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五所品牌学校领导班子行政级别,实行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符合云浮实际的学校管理体制。
去年9月,云浮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对五所品牌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工作,邓中荣获一等奖。
云浮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育人方式实现根本性变革,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问。
近年来,邓中锚定“云浮品牌、粤西名校”目标,以“办有情怀而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实施“五育”并举,大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既要激发改革内驱力,也要有推动发展外驱力。
紧邻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沿海经济带,作为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桥头堡”,云浮正全面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借力珠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法”。
2023年7月,“佛山一中班”在邓中正式落地。双方合作开设这一特色班级,通过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考试、同步分析、同步名师指引,提高学校创新型优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提质跨越发展。
“我们会帮助邓中学子到佛山市青少年科学院参加学习。”佛山一中挂职邓中校长助理卜文介绍,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佛山市青少年科学院还联合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打造了拓展课程。
如今,像“佛山一中班”一样,在珠三角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启发下,云浮中小学校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让优质教学、课程资源得以流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对话
云浮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月德:
实施七大工程 推动教育发展
四年前,新一届云浮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承诺“把资源经济收益的一半用于民生补短板”。
“云浮奋力描绘从‘有’到‘好’的教育事业奋斗画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云浮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月德表示,云浮将实施七大工程,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云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问:近年来,云浮教育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吴月德:2021—2023年,全市教育领域财政总投入共176.6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65.55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每年都超过21%;政府性基金教育支出11.07亿元。这一串数字便是云浮教育发展最有力的回答。
如今,云浮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省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连年取得新突破,连续两年市县全部获得“良好”以上等次;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21年以来累计建设近百个基础教育项目,增加学位6.8万个,撤并“小散弱”教学点170个;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云浮市方正学校、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等学校;素质教育成果丰硕,成功创建体育、美育等各类国家级特色学校21所,省级特色学校132所。
问: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云浮如何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吴月德: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云浮市以“一把手”挂帅、高位推进,是全省唯一一个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地级市,云浮市还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建立了市四套班子到学校上“思政课”的常态化机制,全面落实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学校书记、校长上一堂思政课的工作要求。云浮市全力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学校党建工作纳入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重点打造了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等8个省党建示范校,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积极推行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致力于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助力基层党建和教育质量“双提升”。
通过改革激发发展动力
问:近年来,云浮在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此来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育部门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吴月德: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坚持通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一是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云浮中学、罗定中学、西江中学、新兴一中等四所百年学校和邓发纪念中学管理体制改革。2023年秋季学期,五所学校已按新的管理体制运作。二是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云浮市承担了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试点县以及中小学德育评价等5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已顺利结项。三是深化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团33个,培育了5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3个教育集团被评选为广东省第三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四是深化公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云城区开展新招聘教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问:云浮接下来将如何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吴月德:云浮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职业教育培优工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工程、教育改革攻坚工程、新强师工程、教育安全守护工程等教育发展七大工程,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云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撰文:陈玮琪 王谢思齐 云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