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镇村协同救治胸痛患者!佛山三水要速度,更追求质量

作者 魏英 2025-02-21 16:08

与时间赛跑,区镇村协同救治胸痛患者,佛山市三水区定下新目标。

2月20日下午,佛山市三水区召开胸痛联盟扩大会议暨三水区胸痛救治单元推进工作会,明确将高质量推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体系化建设,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旨在打通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最后一公里”,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三水今年年底前实现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

三水今年年底前实现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这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时间就是生命。三水区胸痛联盟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核心理念,构建覆盖全区七个镇街的急救网络,甚至延伸至肇庆广宁、怀集、四会大旺和高要金利等地,创造了急性心梗救治的“三水速度”。

三水区人民医院作为联盟核心单位,在2019年通过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成为联盟的技术支撑。其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年手术量接近700台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量超300台次/年,显著降低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及心衰发生率。2023年,该医院再次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的再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胸痛救治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也建成胸痛中心,并通过省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今年1月4日,该院完成了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的现场核查,标志着三水区胸痛救治能力整体提升。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于今年1月发布了《三水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体系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具体而言,三水区人民医院作为常务副组长单位,需对全区各医院胸痛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区性胸痛中心相关培训或总结。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作为副组长单位,也将协同发展,共同引领基层医疗机构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是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同时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管理。

三水区卫健局副局长刘鹏表示,希望各基层医疗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救治流程,加强人才培养,按要求完成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任务。

全方位守护健康,三水更加重视发挥胸痛联盟的凝聚力,因此协调各方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规划。三水区人民医院今年正式升级为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将借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技术支持,吸引区内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加入胸痛联盟,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三水区胸痛联盟还将在信息共享、技术互补、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慢病长期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基层健康保障水平。

人才是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为此,三水区将加大对胸痛救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救治能力。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广州市胸痛中心质控专家谢华为参会人员进行了胸痛中心的专业培训。

建设胸痛救治单元的基层医疗机构与三水区胸痛中心签订协同救治协议。

建设胸痛救治单元的基层医疗机构与三水区胸痛中心签订协同救治协议。

当天,建设胸痛救治单元的基层医疗机构与三水区胸痛中心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确保救治流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乐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莫国裕表示,接下来将借助区胸痛联盟资源,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让病人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黄金120分钟内得到及时救治。

救治要抢时间,也要保证质量。当天,三水区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中心成立,该中心挂靠在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由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晓东担任中心主任,胸痛联盟进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副院长许大国表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托管三水医院后接下来将依托珠江医院心外、心内科先进技术以及与珠江医院建立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心血管患者的救治能力。未来还将对胸痛患者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进行并发症处理、随访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做好慢病全周期的管理。

“三水区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立,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最佳治疗”。刘鹏表示,下一步将高标准完成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任务,吸引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加入胸痛联盟,形成覆盖全区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通过胸痛救治单元和网点建设,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将进一步延伸至乡村,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大众慢病长期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健康保障水平。

采写:南方+记者 魏英

通讯员 三卫宣

通讯员供图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