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黄金

广州政法 2025-02-27 18:56

近段时间,金价持续攀高,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给黄金“注水”,铤而走险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此,在购买这种贵重物品之前,一定要仔细辨别真假。普通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真是防不胜防,哪怕是经常收购黄金的业内人士也未必能辨别真假。

这不,这家当铺的老板就遭遇“黄金骗局”,收购回来的“金项链”,竟然是褪色的“黑项链”。

案情概要

2023年5月18日,被告人王某某(化名)到被害人张某某(化名)经营的“顺顺发”寄卖行档口,使用“李某某”的假身份作登记后,典当假金项链,并使用他人收款二维码,骗取张某某向其转账人民币7600元。张某某见金项链上刻着某知名金饰品牌标识,未仔细鉴定即收下项链。次日,张某某发现上述项链褪色,手机、微信联系“李某某”无果,遂报警求助。经鉴定,上述项链为足银项链(表面含金,质量22.57g),市场参考价人民币226元。

经查,王某某并非第一次作案,而是一名惯犯。曾于2022、2023年,分别在浙江、安徽以同样手法作案,先后被判刑。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王某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且系累犯,于2024年7月依法以王某某犯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采纳了白云加按察公诉意见,依法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检察官说法

这种假黄金骗局,犯罪分子往往是以急需资金周转为由,专门到寄售行或者店铺进行短期抵押,声称不日赎回,骗取商行信任。

随着金价不断上涨,黄金饰品价格也水涨船高,黄金骗局层出不穷。市面上不仅有掺铜、银、锡等金属的低纯度黄金,甚至还有用各种合金冒充的、不含一点黄金的纯假黄金。无论是普通消费者们还是典当行从业人员,一定要多加甄别,避免上当受骗。

检察官提醒

问:在收购或购买的黄金过程中,如何提高自我防骗意识和敏锐的辨别能力?

答:在选购黄金产品时,应优先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销售渠道,从有正规生产厂家、能出具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正规商家处购买。在购买之前,最好先行了解品牌当日金价、克减优惠、质量证书等。购买时,要保留好发票、收据、鉴定证书,建议将黄金产品与商家招牌和柜台合影,录制视频,作为维权依据,规避风险。

答:典当行从业人员在进行贵重饰品交易时,也应及时查验证书、发票等凭证与卖方个人身份信息,提高警惕、仔细辨别,提高防骗意识。

问:如果发现自己收购或购买的黄金饰品有问题,应该如何及时止损呢?

答:如怀疑购入“注水黄金”,或怀疑产品存在质量瑕疵等问题,应及时果断地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发现自己疑似陷入骗局,应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以及时挽回财产损失。

来源:白云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