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最高30℃!又急速降温!这是“坏回暖”吗?回南天吗?春捂方法是→

广东科普 2025-02-28 21:13

近日,“坏回暖来了”词条登上热搜,

广东降雨天气走了,迎来升温,

也迎来乱穿衣服的季节。

现在本应该是春寒料峭,

但只要没有冷空气来,

就会是一个持续升温的态势。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

延续到周末南方持续升温,

多地最高气温将超过25℃,

部分地区可达30℃以上,

这波大范围的“火箭式”升温,

正常吗?有多猛烈?

又将持续多久?

01

“急速升温”模式

算不上“坏回暖”

如今未出农历二月,本就应该是乍暖还寒的,气温却创下今年来新高。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气温高点多出现在3月1日至2日,广东会更晚一些。

此次回暖中,气温最高的地方出现在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超30℃,广东等地可能达到28-29℃。北方单日升幅超10℃,南方累计升温可达2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看着气温相差很大,但是属于气温波动正常现象,是冬春之交的一次正常过程,其负面影响较小(对农作物等),因此谈不上“坏回暖”。而且,“坏回暖”并非气象学专业术语,而是公众对冬春之交剧烈气温波动的形象描述。

气温回升也会迎来(轻)雾,部分市县有“回南天”,请注意防潮,比如提前关好门窗,减少拖地频次,室内外注意防滑,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启空调、除湿机等帮助保持室内干爽。

02

大暖后降温

警惕风寒效应

了解冷空气的朋友,特别是南方朋友都知道,冷空气的三大杀手锏:阴冷、湿冷和风冷,这两周广东可能会“体验”到两种。

由于先是一轮“急速升温”模式,再“腰斩”式降温,把温差距离拉大。这次的冷空气增加了空气流动,加速了对流散热,能很快让身体“冷却”下来,导致体感温度降低6℃以上,这气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这也叫“风寒效应”。

本来空气静止的时候,就像是给人穿了一身无形的“衣服”,这跟我们穿羽绒服,锁住空气保暖是一样的道理。只要风一吹,空气产生运动,就会带走人的体温,从而感觉变冷。

图源:广东天气

图源:广东天气

接着,新一股冷空气的到来,暖湿气流还没“走远”,它们就会碰撞“相遇”,将给广东带来一次小到中雨局部大雨的降水过程,预计3月3日前后有可能出现今年首场强对流天气,响起第一声春雷。

据预测,3月底前全国将经历3至4次气温波动。所以,冬天的厚衣服别急着收!记得穿戴防风保暖的衣物,减少暴露在风中的时间。

03

春季的降温

不都叫“倒春寒”

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这次降温主要是受短期冷空气影响。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也不单单意味着“气温跳水”,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此外,“倒春寒”更是一种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04

反反复复的天气

请做好春捂

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上升,让人体难以适应,加上昼夜温差大,极易诱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也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除了别急着脱衣服外,捂好几个穴位,以及日常保暖方法都适合。

春捂第一穴是这

就是神门穴,位于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人的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原动力所在的穴位,有强化各脏腑,特别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随时都可以按起来。

戴好围巾护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很容易被风邪侵袭,围上围巾,把脖子,尤其是脖子后面捂住。

热敷神阙穴、肾俞穴

神阙穴是我们平时说的肚脐,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可通过在肚脐热敷,保暖效果很好。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用热水袋热敷肾俞穴,就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重点保暖下半身

在乍暖还寒的时节,保暖的重心应放在下半身。中医认为,足部是“精气之根”,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草药泡脚或直接热水泡脚,也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

春捂也不是无限制地多穿衣服,

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你还有什么有效的春捂方法,

欢迎分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