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和全球贸易变局,作为全球电子产业枢纽和跨境电商重镇的华强北,如何巧解困局、寻找新机?
4月9日上午,华强北街道联合深圳大学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组织辖区二十余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应对美国最新关税政策,优化区域创新创业与营商环境”展开深入研讨,并推出华强北助力企业“出海”一揽子服务行动。
布局新兴赛道,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突围”
会议现场,二十余家行业协会、企业代表轮流发言,他们表示,从整体来看,“危”中有“机”,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有限。
华强北企业已主动通过拓展全球多元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式应对,一方面,积极发展开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大对海外市场需求捕捉,扩大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向循环经济、未来产业等新赛道大力转型,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近日,拍机堂全国首家线下店落地华强北,其背后万物新生集团积极布局二手电子“出海”业务,掀起循环经济热潮。
今年以来,华强北街道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加速新质生产力成型成势,推动传统电子产业加快向高向新向优升级,构建“研发-生产-展示-消费-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全面提升华强北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速品牌升级,提升技术壁垒与市场议价能力。
加强产学研联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
会上,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尊信指出,华强北企业要更加坚定地走出去,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拓展海外市场。深圳大学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将与华强北产业集群深度融合,组织企业抱团应对风险,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
今年3月,华强北街道引入省级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实验室入驻华强北后,利用深圳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为华强北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撑,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打造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多方合作机制,为生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出助力企业“出海”一揽子服务行动,打造创新创业“热带雨林”
数据显示,华强北辖区拥有日均百万客流、超11万商事主体、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的产业生态,创业密度全市第一。
为着力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华强北街道积极联合多方专业力量,推出助力企业“出海”一揽子服务行动,共拓全球新机遇。
在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上,街道联动近20家行业协会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链接上下游企业共建海外联盟,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创新共生”。如,联合市创业服务协会等协会力量开展供应链调整、本土化营销等专项培训,提供“一条龙”咨询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海外运营能力。
在具体服务举措上,华强北街道聚焦四大核心领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体系。一是新兴市场开拓,协助企业拓展东盟、欧盟、中东、拉美等区域市场,通过组织国际展会、商务对接会,助力企业建立多元化客户网络;二是品牌国际化推广,引导辖区商户由“白牌”向品牌化转型,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三是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打造“抱团出海”模式;四是财税与金融支持,协助企业申请出口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贷款或信用保险 ,如携手民生银行华强北支行创新推出“小个专电子贷”,针对元器件商家发放贷款2亿元。
华强北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我们更需要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全方位保障。”华强北正通过“市场多元化+产业高端化+生态协同化”,重塑竞争新优势,或将成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护航企业“出海”的生动诠释。
撰文:叶淑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