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多祝下埔村:精耕特色农业,解锁田园乡愁新韵

作者 乌天宇 2025-01-21 11:46

什么样的乡村,可以承载乡愁记忆?到惠东县多祝镇的下埔村走一走,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1月的下埔村,阳光和煦。田野里,蔬菜瓜果茁壮成长,翠绿的青菜叶片舒展,紫色的茄子沉甸甸地垂挂枝头。一眼望去,尽是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下埔村位于多祝镇北部、四面被山林和农田环绕,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特色农业村。这里四季可出产特色水果——火龙果、荔枝、柑橘,一二三产业态丰富——村民可就近务工就业,村庄干净不忙碌——生活宜居幸福感满满。

作为全省首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下埔村紧抓政策东风,通过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农文旅增收新途径,实现了从产业到环境、从文化到治理的全方位蝶变。

“处处是景”

宜居乡村有新貌

沿着干净平坦的村巷漫步,白墙灰檐的农宅窗明几净,多姿多彩的墙绘传递出文明新风,全新修建的篮球场、乡村大舞台——即将在春节期间,迎来火热的“村BA”赛事。

继续向村内走,100多株古荔枝树形如巨伞,矗立在村宅之间,它们用斑驳的树干,诉说着乡村历史。如今,这些荔枝古树与乡村公园景观相互融合,成为村民们的公共休闲空间。

冬日暖阳里,村民们悠闲地坐在树下喝茶、聊天,一派宁静淳朴的乡村风光,像极了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宜居,是乡村的第一属性,也是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基础支撑。近年来,下埔村聚焦乡村建设,不断在和美乡村建设上添力。

下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卢梓伦介绍,自被列入省级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下埔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完成了乡村主干道“单改双”4.5公里、“白改黑”2公里、安装路灯600盏等多个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并对道路两旁美化绿化,种植白莲树、桂花、三角梅等四季开花的乡土树种,村内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西引渠道慢行步道项目,去年一期工程建成后,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新的散步休闲场地,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卢梓伦说,这条沿渠碧道,将村内多个景点串连成线,打造出了“处处是景”的下埔乡村新风貌。

“头雁领航”

撂荒地种出致富茄

“天气好的话,茄子两三天就能成熟一批。”这几天,只要有时间,卢梓伦就要钻进茄子地,来回打量结出的新茄瓜、查看病虫害。

“茄子收获季长达6至7个月,可以边摘边卖,效益很不错。”90后的卢梓伦,不仅是带领乡村发展的“头雁”,也在实践中磨练成了一名“土专家”。

下埔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农田就是“命根子”。此前,因劳动力外流,村里一度陷入无人耕种、土地撂荒的困境。

去年下半年,卢梓伦带领村“两委”在对全村撂荒土地全面摸底后,整合了25亩低洼的水浸荒地,选择茄子作为复耕的特色作物。

为保障茄子种植的科学高效,卢梓伦和村干部深入农户,鼓励村民参与茄子种植项目,对于愿意参与项目的村民,依其年龄、体能与技能精准合理安排岗位,并与专业团队商洽,依市场行情确定劳务报酬,保障劳有所得。

同时,卢梓伦还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联系,经过修渠、翻耕等一系列复耕准备,最终承包给一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实现土地从种到收全程托管。

前不久,茄子地迎来了首次丰收采摘,前来装货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现象忙碌又热闹。这是辛勤付出后,下埔村尝到的第一波农田复耕“甜头”,全村人都备受鼓舞。

“如果后续没有霜降,依市场均价估算、扣去成本,茄子地能为集体增收约6万元。”卢梓伦说。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下埔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入更多特色农产品,打造现代化、品牌化农业产业链。

“接二连三”

农文旅融合初具规模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振兴。对于下埔村而言,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就不能仅仅是“靠天吃饭”的第一产业,必须实现“接二连三”的跃进。

近年来,下埔村先后引进了戚家庄、南谷农业等企业,通过特色种植、土地流转等方式,不断找寻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卢梓伦介绍,目前,下埔村拥有皇帝柑620亩、火龙果800亩,以及土黄牛、生猪、鸡鸭等养殖产业。其中,戚家庄打造的“山海英雄柑”知名商标,入选“粤字号”,去年产值达400万元;“下埔火龙果”预计总产值达800万元。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了下埔村发展引擎。“戚家庄还打造了绿之梦生态园、荷塘月色体验园、荷里梦民宿等农旅项目,成为集采摘、观光、旅游、民宿于一体的生态园,带动实现大量村民就近就业。”卢梓伦说。

上周,村里迎来一队来自机关单位的旅游团队,他们在徒步游玩惠东大南山后,来到村里歇脚、吃农家饭,并留宿在戚家庄“树屿小院”民宿,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今年,我们将冲刺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万+。”对于下埔村的未来发展,卢梓伦思路清晰。他介绍,由戚家庄建设的乡村振兴大厦将在今年对外营业,预计可增加20多个房间,重点发展农旅研学产业。

与此同时,下埔村还在和一家益生菌饮品企业对接,将把闲置的乡村小学,租赁给企业建设加工厂和产品体验馆;而村里的大量闲置农宅,卢梓伦也想整合起来作为民宿,推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多祝镇党委副书记吴晓艳表示,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整合下埔村全村资源和力量,将产业趋同、单打独斗的企业或农户联合起来,逐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

南方+记者 乌天宇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