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深读|阳西2024年“答卷”沉甸甸

作者 赫鹏翀 2025-01-14 07:00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山海阳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熠熠生辉,城乡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好画卷。

一年来,阳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虽然时值隆冬时节,但人勤春来早,阳西县党委、政府着眼长远,谋准谋实今年工作,旨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今年工作迅速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为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贡献阳西力量。

特色产业焕新发展

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一年来,阳西依托山海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1+3+X”特色产业集群。该县加快打造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健康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若干个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西海域正式投运,为探索深远海能源开启了全新篇章。“明阳天成号”在一个漂浮式风电平台基础上,首次搭载了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达16.6兆瓦,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该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预计每年可提供约54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够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的日常用电需求。

2024年12月28日,以“古韵新辉,智慧启航”为主题的岭南集团致美斋阳西生产基地投产仪式,在位于阳江阳西产业园区(阳西健康食品产业园)的该项目(一期)现场举行。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中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阳西生产基地的顺利投产,有力地助推阳西打造“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南派酱油文化中心”。

致美斋阳西生产基地项目占地面积302亩,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智能立体仓库、公用工程间及综合楼等11个单体、三大罐区,主要用于生产酱油、食醋、蚝油、复合调味料等产品,规划建设30万吨以上的酱油、食醋和复合调味料生产线。其中,项目(一期)规划产能15万吨,将打造成为具备全国行业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和老字号食品示范性制造基地。

2024年以来,阳西除致美斋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以外,亚洲最大调味品包装龙头企业华兴玻璃等13个项目加快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年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产业聚集度最高的调味品产业基地。

阳江阳西产业园区是2005年广东省认定的首批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之一,总规划面积约2.29万亩,目前已完成一、二、三期共计7500亩连片开发建设,荣获广东省特色产业园(调味品)等称号。阳西园区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和(调味品)特色产业园,连续六年获评全省优秀园区。

目前,阳西园区集聚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卡夫亨氏,以及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中的厨邦、美味鲜、味事达、致美斋等知名龙头企业。预计2028年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阳西产能可达413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六分之一、全国产能的五分之一。

2024年12月21日,“味动中国”调味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阳西开幕,其间举行2024年中国酱油及调味酱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内容涵盖行业发展趋势、AI应用、数字化赋能、调味品产业集群等多个主题,多家知名企业分享了创新成果,为调味品行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大会宣布,“味动中国”国际调味品创新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阳西。

在加快推进临港工业方面,凤凰岭矿区一期已具备投产条件、二期扎实推进;丰头港F1-F5泊位加快建设。阳西谋划绿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10亿元的宝武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户丰头港,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乡村振兴加力提速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阳西是粤西地区的农业农村大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该县依托“山、海、泉、林、湖”兼优的生态资源禀赋,坚持精准发力,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海产品等优势产业,同时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9月21日,2024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阳西分会场“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阳西县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阳西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在致辞中指出,阳西是一个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阳西农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发展、设施装备、产业链条建设、生态保护和智慧农业等农业现代化方面表现突出。学术会议选在阳西,可以凝聚人才力量,探讨如何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方面,阳西连续两年举办北京新发地名特优农副产品推介会,阳西荔枝、程村生蚝、毛豆、东水山茶、富硒农产品等“阳西味道”吸引全国客商前来订购。

阳西扎实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渔业年产量、海水鱼苗产量和蚝产量均居全省县级第一。2024年10月,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平台“明渔一号”再次投苗收鱼8万余斤,实现从探索试验到规模化养殖的跨越,为风渔融合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阳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建设和撂荒地复耕复种。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阳西推进省“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出台强镇富村公司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挂钩等机制,成立强镇富村公司52家,推广西荔王、恒生水产等联农带农模式,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426万元,是2022年的1.6倍,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20万元。

在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方面,阳西注重圩镇功能重构和乡村再造,集中资源打造5个典型镇和40个典型村,所有镇均已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2024年以来,阳西动员全县上下开展“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9条风貌示范带建设,广泛推行“积分制”“红黑榜”、以奖代补等机制,织篢镇“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面貌实现“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农房风貌提升经验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为了加快城乡绿化美化,阳西大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2024年新增植树12万株,推进红树林生态修复308公顷,让绿美生态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阳西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推动沙扒北额岭风筝驿站等项目落地。依托建成后的“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携程狮子岭文旅项目;以“生态富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动桐油山、东水山旅游开发建设。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打造长寿康养福地

民生事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祉。一年来,阳西用心用情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阳西群众筑牢幸福生活的“压舱石”。

以开展“双百行动”为契机,阳西成立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2024年5月21日,阳西县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成立的阳西教育集团正式揭牌,全覆盖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广东二师将阳西二中、方正中学、塘口初级中学、沙扒中学、上洋中学、程村学校等6所学校纳入集团管理,充分发挥在教育、科技、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乡村教育振兴与广东‘双百行动’的典范”。

一年来,阳西打造广东二师等3个“外引型”教联体和阳西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等9个“内联型”教联体,相关经验得到省“双百专班”推广。积极推动珠海市与阳西县建立县中托管帮扶关系,珠海一中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阳西一中已正式签约。

阳西以创建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示范,以入选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落实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对县直三间公立医院推行“一院三区、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体运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帮扶合作,所有公建村卫生站村医落实待遇保障并实现医保直报,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排在全省第一。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阳西以入选省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高质量完成试点行动方案和建设规划,推进丹江“一河两岸”整治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动建设西湖未来社区、山水华庭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丹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和丹江旧圩街品质提升规划入选粤美县城设计作品。

2024年8月,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举行,阳西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一批长寿产业项目在会上签约,涵盖了绿色食品、调味品、文旅康养、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阳西做强做优银发经济前景可期。

以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阳西长者饭堂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并持续完善养老服务。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均超过省的标准。

阳西将发挥天然富硒特色资源和绿色食品、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打造“岸海联动的长寿农渔业、膳食宝塔的长寿制造业、康养宜居的长寿服务业”三大长寿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长寿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南方+记者 赫鹏翀

编辑 彭正子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