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每年都说难,但今年真的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只要企业能活下来就是胜利!”清远市清城区一家龙头陶瓷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面对陶瓷产业链当前上下游企业联动不足、政企沟通渠道偏窄等问题,清城区积极探索推行产业链党建,推动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链”上建强战斗堡垒
“陶瓷产业链党委积极尝试发挥党组织作用以解决经济问题,成功为产业链搭建了纵向链接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打破了陶瓷企业以往仅依赖横向链接、抱团取暖的被动局面。”近日,清城区召开陶瓷产业链党委(扩大)会议,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峰会后表示,一些长期制约陶瓷企业发展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推进和解决,政企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为陶瓷企业持续改善经营、增资扩产增添了信心。
今年8月,清城区成立源潭镇陶瓷产业链党委,推选属地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党委书记,由发改、工信、工商联、龙头陶瓷企业、原料行业协会(商会)相关领导或党组织负责人组成党委班子,并从区委组织部选派1名副部长担任党建指导员,将区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纳入党委会议固定列席人员,通过选优配强陶瓷产业链党委班子和工作力量,为产业链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的“超链接”作用夯实基础。
同时,聚焦有形有效覆盖,将10家链上陶瓷企业、20家原料行业协会(商会)会员企业纳入产业链党委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初步形成“1个产业链党委+2个原料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2个龙头陶瓷企业党组织+若干个链上企业党组织”的“1+2+2+N”产业链党组织体系,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链”上搭建为企服务平台
按照“企业出题,部门答题”的工作思路,清城区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广泛收集梳理陶瓷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跟进解决。
对于痛点、堵点、“卡脖子”等“老大难”问题,及时纳入产业链党委工作任务(问题)清单,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明晰具体问题诉求、解决措施、工作计划、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及完成时限等要求,通过搭建产业链党委(扩大)会议、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平台,集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政府职能部门共聚一堂,充分畅通政企交流渠道,集思广益,面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为陶瓷企业及陶瓷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以来,累计为链上企业解决生产安全隐患、技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各类问题162个,开展政策宣传、普法等服务活动53场次。
清城区成立源潭镇陶瓷产业链党委,累计为链上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62个。图为陶瓷企业生产线。曾亮超 摄
清城区成立源潭镇陶瓷产业链党委,累计为链上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62个。图为陶瓷企业生产线。曾亮超 摄
在“链”上建立纾困问效机制
按照“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要求,清城区建立问题解决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对各责任部门解决问题进度情况进行调度。
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各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纳入年度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及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各职能部门纷纷深入陶瓷企业把脉问诊,将政策资源传导落实到链上企业,为企业纾困解忧。
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主动链接各类政策资源,累计为链上陶瓷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4000万元。清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推荐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实施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申报2025年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成功入库。
在产业链党委的大力统筹协调下,在各职能部门主动链接各级政策资源下,纳入产业链党委工作任务(问题)清单的天然气价格偏高、陶瓷原料供应等6大类8项问题的解决正有序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产业链党建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动陶瓷企业改善经营,助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蒙学泽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