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宝物看年俗,“群龙”陪你闹新春!过年到广东,行运一条龙!广东春节年味有多浓?除了满满仪式感的传统年俗,还有哪些潮流时尚的新年俗?
龙年春节,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独家联合广东省博物馆等18家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单位,推出“湾区宝物看年俗”栏目。平常潜藏各大博物馆里见首不见尾的群龙,走出展厅开启“串门”模式,陪你到广东各地年俗节目、文旅活动现场闹新春。
从腊月廿三(2月2日)至正月初八(2月17日),每天“欢乐接龙”,感受春节的“粤式精彩”!
00:48
湾区文物看年俗
“好一朵迎春花,人人都爱它……”
要问广东人春节的保留节目是什么?那必然少不了“行花街”。粤语“花”和“发”同音,寓意花开富贵。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幸福美满的蝴蝶兰、大吉大利的年桔、百事合意的百合花……今年你打算买哪些“好意头”的花卉来迎接新年呢?
说到花,怎么少得了插花用的花瓶,香港艺术馆这件白料加彩螭龙缠枝花卉包袱瓶在街头玩起“角色扮演”。它仿如一个黄色包袱,樽颈饰以一个浮雕丝带系结,白色玻璃樽身饰以鲜艳夺目的珐琅料绘花纹。锦地上绘有牡丹、芙蓉、桃花与石榴花组成的图案,上面再画上十二条螭龙,分别在缠枝花丛间翻腾穿插,生动优美。
每座城市春节都有一条年货大街,广州的一德路、佛山的快子路、珠海的幸福路,南北干货、精美糖果、春联红包……主打一个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挥春街上,师傅们即席挥毫,一撇一捺,写下新春的美好祝愿。“捞乜都掂”“Happy 龙 Year”等粤语创新字、互联网热词祝福也纷纷亮相,传统又时尚!
笔下生花少不了文房四宝,肇庆市博物馆的康有为题铭象耳瓶形砚前来“撑场”。此砚为老坑大西洞石料所制,色青紫带蓝微透红。砚体呈象耳瓶形,象征平安、太平。砚额挖椭圆形瓶口作砚池,池边雕刻工字纹,池中浅浮雕一对蝙蝠,寓意“福气成双”。砚四边浅浮雕夔龙纹。砚背镌刻铭文“一一功德种福田,丙寅夏,康有为”。下钤刻“康有为”方印。
过年登高步步高!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丹霞山……各地山川风貌独具特色,美景如画。不妨趁这个春节假期,与亲友游山玩水,“打卡”绿美广东,饱览南粤风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末敲钟,象征一年的圆满;年头敲钟,象征新年的开启。春节期间,不少地方会举行敲钟祈福活动,像广州博物馆的这口清代双龙钮铜钟一样,钟声悠悠,叩响新岁,传向远方。人们选择远离都市、暂别高楼,和着净化心灵的钟声拾级而上,在脚踏实地中向更高处攀登。
北方大雪纷飞,南方阳光明媚,越来越多的北方“候鸟”热衷来广东越冬游。
广东是海洋大省,长达4000多公里海岸线风光怡人。春节期间,一家人到海滨度假,登海岛、戏海浪、享暖阳,别提有多惬意了!
炮竹业是昔日澳门的三大传统手工业之一,澳门生产的炮竹曾驰名海外。澳门博物馆特别给海边的游人送来了儿童牌烟花,益隆烟花招纸上描绘着儿童外出玩乐的生动情景。今年春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江门、阳江、茂名等地将举办烟花秀。璀璨的烟花倒映在宽广的海面上,玩乐的游人,伴着温暖的海风,尽享美好时光。
“新年睇大戏”是广东春节的传统节目。锣鼓铿锵、戏曲悠扬,粤剧“春班”送戏下乡,大家一起过足“戏瘾”,共庆新春。大年初三至初八,广东粤剧院将每天上演大戏,丁凡、曾小敏、蒋文端、彭庆华、文汝清等名家新秀轮番登台,给游客带来最极致的粤剧体验>>
“粤”唱“粤”精彩的不仅是连台好戏,还有用金彩画就的蓝釉描金龙纹盘。此盘来自江门市博物馆,坦口,浅弧壁。外壁白釉,红彩画竹叶纹。里蓝釉,金彩画云龙纹。口沿一周淡酱釉。底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款,为清代中期常见的民窑。金龙盘旋,如戏腔婉转,喜来福至,余音绕梁。
“年廿八,洗邋遢”,把“厄运”“霉气”扫出门,清爽地迎接新年新气象。年前的大扫除,你行动起来了吗?
广东温泉资源丰富,在除旧布新之余,不妨来一趟温泉之旅,洗去疲惫,精神满满迎接新年!泉水清澈,温润怡人,如同碧玉。就像中山市博物馆的镂雕龙鼠纹青白玉佩,白泽莹润。这块玉佩亦称“子辰佩”,龙体扁平,呈卷曲“S”形。龙头作回首状,上颌长,下颌短而内卷。体侧有短翅,长尾上卷,并伏一鼠,与龙头相向而望,整体造型新颖。
“村晚”大舞台,想看想演都能来!春节将近,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和乡亲邻里一起看“村晚”已经成为不少广东人的新年俗。
“村晚”整活哪家强?广东各地结合本土特色,盘活乡村资源,让精彩节目走进村民网民心头。同样承载着对于平安幸福期盼的,还有深圳博物馆的青花云龙纹瓷炉。炉内壁光素,内底无釉,平沿绘青花花卉纹,腹上部一周青花地留白卷草纹,腹中部纹饰为二龙戏珠,间有火焰、云朵、海水江崖等,下腹部贴塑三个兽首,兽双眼镂空。瓷炉寓意丰富精妙,和乐“村晚”好戏连台。
佛山市博物馆这把双龙纹“长命富贵”长命锁,也和乡亲们一起锁定“村晚”,拥抱祝福。以银为材质,彰显美好;取如意之形,则寓意万事顺遂;边饰双龙,再加上“长命富贵”与双龙纹饰的吉祥内涵,足见该锁赠予者对晚辈的殷切祝福!
如果要问“年味”是什么?那一定是与家人欢聚吃年夜饭的团圆滋味。在人均美食家的广东,盆菜、烧肉、白切鸡、生猛海鲜、发财猪手……除夕的饭桌上有美味更有“意头”!今晚你们家准备了什么好菜?
提到新年贺岁,香港文化博物馆这幅《十二月儿歌(农历正月)》描绘的正是岭南地区舞狮贺岁的欢乐情景。此画的作者罗冠樵是儿童刊物《儿童乐园》的创办人及主笔。他的人物画细腻生动,尤擅画儿童,亦钟爱绘画乡间的民风物俗。
今宵除夕欢乐多,惟愿新年胜旧年。
新年到!英歌锣鼓响彻南粤。融舞蹈艺术、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300多年来,英歌舞在潮汕地区历演不衰,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热闹看英歌,新的一年,英姿飒爽,舞出风采。
进入龙年,一起来看《龙腾盛世迎新年》,沾福气,迎好运。这幅剪纸作品来自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采用红色宣纸为材料,主体图案为九条形态各异的龙和一颗璀璨的明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龙身蜿蜒曲折,龙鳞清晰可见,龙头威武庄重,明珠被众龙环绕,犹如众星捧月。辅之以凤凰、牡丹花等纹饰,寓意吉祥如意、和谐美满。
大年初二,正是吃开年饭的时候,不妨来粤西吃一次年例,感受广东乡村的质朴与热情。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邀请亲友聚餐共庆佳节,传递祝福。吃饱年例,来年有力,干劲十足迎新春!
开年日当然是要红红火火!珠海博物馆这个红彩云龙杯十分喜庆。杯身以低温矾红绘双龙戏珠,游走在祥云之间,气势磅礴。龙身以矾红晕染,背部较为浓艳,身体颜色略淡,以矾红的深浅形成龙身的立体感。龙身四周饰有火焰状云纹。
再看广东省博物馆的矾红彩龙纹高足盖碗,通体绘矾红彩双龙戏珠纹,盖顶饰天鸡纽,盖内及碗心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围红彩双方框。此器胎薄体轻,绘制细腻,龙纹生动逼真,红彩发色艳丽,玲珑天鸡纽尤称佳妙,形态可爱,匠心独具。
每年正月初三,在梅州大埔的客家围龙屋花萼楼,村民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天井中摆起两排八仙桌,载满鸡鸭、酒水、年糕、水果。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大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平安安、幸福健康。
同样有攘除灾难、带来吉祥寓意的还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里外浇黄釉锥拱团龙纹碗。这件供皇太后或皇后使用的瓷器产自江西景德镇御窑,碗上雕刻的花纹为团龙,团龙是高贵、尊荣的象征,是明清两代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
每年的春节,广东各地都有舞火龙的习俗。在韶关南雄,村民会舞起香火龙,当地人称之为“闹春”。龙身用干稻草捆扎而成,舞龙前,先在龙身插满燃香,插香完毕,草龙浑身香火缭绕,似星光闪烁。活动现场,香火龙上下翻飞,争奇斗艳。埔寨火龙表演是梅州丰顺埔寨村民的传统活动,每逢新春佳节,村民便会出钱出力制作火龙,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的龙身(地名)进行表演,以祈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龙头是整条龙的精髓,来自南越王博物院的龙首形鸱吻十分亮眼。这件鸱吻出土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它挺立昂首,双目圆瞪,口微张,唇下有两络短须,头顶一双短角,须发向后,身刻龙鳞纹,造型温驯,是南汉遗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大年初五,财神到,执一尾“鲤鱼灯”,舞一出“年年有余”。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清远佛冈汤塘镇田心村便会舞鲤鱼灯,模拟鱼儿相互嬉戏、虾兵蟹将打斗的场面,大小鱼灯伴着锣鼓声、鞭炮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以祈来年丰收。
舞鲤鱼灯分为三节:分别是“鲤鱼打产”“鱼跃龙门”“鲤鱼化龙”。无独有偶,澳门艺术博物馆的广东石湾大龙鱼展现的正是鲤鱼跃龙门后转化的龙头鱼身动物。这是岭南地区屋脊上的大型石湾装饰陶塑,比喻中举、升官。新的一年,鱼跃龙门,“跃”发兴隆。
玩坡节,是瑶族同胞欢度春节、共庆团圆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各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会盛装打扮来到约定的山坡上嬉闹、对歌,将自己的爱意通过音乐展现出来。今年大年初二至初六,清远连南会举办“世界春节·中国文化·瑶族风情”龙年玩坡节活动,听对唱、赏非遗、看演出,在千年瑶寨感受别样年味。
香港历史博物馆的火龙吐珠图案花钮仿佛听到了动人情歌,祝福有情人幸福美满。花钮是长衫及传统衣服的扣子,以幼布条配以铜线由人工制作而成,所选用的图案均带有吉祥寓意。精美的花钮能为衣裳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
春节期间,广东多地会举行飘色巡游活动。飘色,从字面来看,仅一“飘”字就点明了其特点,也把“凌空而立”的艺术特色刻画得活灵活现。岭南飘色,有“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之称。
除了飘逸灵动的飘色艺术,来自东莞市博物馆的清代白玉子辰环佩也有着灵动的美感。这块玉佩上一条龙仿若凌空盘旋,首尾相接呈环状,龙身浅刻鳞片作饰,在龙尾处趴伏一只老鼠。鼠与龙组合,俗称“子与辰”,寓意天长地久、荣华富贵、平安吉祥。
无醒狮,不过年!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各种表演活动精彩纷呈。摸摸狮子头,新年鸿运当头,摸摸狮子尾,从年头顺到年尾。广东多地有传统,年初八开工“逗利是”,各地商家也会邀请舞狮队到店门前“采青”,图个好彩头,寓意新年发大财。
龙腾狮跃迎新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双龙壁自带吉祥寓意。这幅大型“双龙戏珠”陶塑壁画上,两条巨龙遨游于蓝天碧海之间,顾盼生姿,龙、云、水三者的造型逼真传神,釉色浑厚,栩栩如生,展现出石湾陶塑艺人的精湛技艺。
新春嘉年华,宝物大联欢
欢迎分享你家乡的专属年味
【策划】曹斯 李贺
【统筹】李培 张哲 李珩丹 刘子葵
【记者】黄堃媛 陈彧
【文案】毛帅楠 邓苇
【设计】张瑞威 崔澄碧 程子宜 丁薇薇 佘夕彤
【视频】陈明记
【运营】施心怡 董晨晨 唐嘉欣 钟金秀 蒲思伊
【通讯员】粤博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