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菜农”叶桂柱的“试验田”

作者 尹辅华 2024-12-12 14:28

■编者按:

在佛山市三水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一批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怀揣乡村振兴梦想的新农人走到了台前,他们成为推动三水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南方+三水频道将通过系列报道,介绍榜样力量,进而展现三水新农人锐意进取的风貌。


冬日一缕阳光洒在芦苞镇四合村的土地上,佛山市三水区芦苞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社长叶桂柱走进田头,查看长势喜人的蔬菜。

“我们在宁夏也有分基地,冬天那里都不太适合种蔬菜了,我们就把种菜的业务‘搬回’佛山三水。”叶桂柱表示,现在合作社是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未来将努力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芦苞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蔬菜长势喜人。 尹辅华 摄

芦苞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蔬菜长势喜人。 尹辅华 摄

试验

2007年,叶桂柱初到佛山三水。

当年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到芦苞镇的农户家里收菜,再为客户送菜。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发现蔬菜常因为质量参差不齐而滞销,农户辛苦劳作却赚得不多。”一个创业念头叶桂柱心中产生,随后他成立三水区健叶农副产品加工厂,不仅进行蔬菜种植,还为周边农户的农作物进行初加工及销售。

创业初期,总会伴有一些波折。

“之前有场冰雹,把即将采摘的芥蓝全部打烂了,完全无法回收,而那天上午大家都还在讨论收成。”叶桂柱称忘不了那次教训。

有了多次经验后,叶桂柱开始摸索“工厂化”种菜模式,减少靠天吃饭的风险。

他根据广东的气候、地域特点,摸索出了一套“稻蔬轮种,全年无休”的科学耕作模式,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农户。

“广东一到雨水季节就很难种蔬菜,那我就建议农户改种水稻,还可以改良土地品质。等到秋天稻穗收成了,再种回蔬菜,免去了田地除虫的工序,提高了田地的使用效率,让蔬菜品质更安全。”叶桂柱解释了为何要避免“靠天吃饭”。

责任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的业务越做越大。

合作社不仅在三水芦苞做出了名堂,还带动清远、湛江、花都、肇庆等地区约3000户农户种植,种植面积约2万亩。

并且合作社打造的“颖健叶”芥兰,已成功成为芦苞镇一村一品明星产品,获得外地市场认可。

“合作社产业越做越大,品控就要越来越细致。”叶桂柱记得,合作社曾有一农户给豆角洒了农药后,担心他不收这批食材,就打算悄悄拿到其他镇菜市场去卖。他获悉后自掏腰包帮农户承担了一半的损失,并处理了所有洒了农药的豆角。

如今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院校+农户”发展模式,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这些院校派出专家团队到基地,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工作,通过科学管理管控蔬菜品质。

“我对入社的农户有个底线,就是一旦发现有农户用了禁用的农药,就会无条件把他请出合作社,终止合作。”叶桂柱表示,食品安全是条红线,尤其是源头生产方更要抓牢。

就算是加工稻米,叶桂柱也极为重视品控。 尹辅华 摄

就算是加工稻米,叶桂柱也极为重视品控。 尹辅华 摄

因为强调品控,为此合作社已先后获得三水区优秀示范社、三水区创新放心消费单位、佛山市优秀示范社、佛山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荣誉。

共赢

在2021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名单中,叶桂柱上榜了。

但他深知这项荣誉,是众多农户与他一起奋斗的结果。

“富起来的柱哥,没有忘记大家。”当地一村民表示,每年叶桂柱都会将蔬菜种子、种植技术,无偿送给村里的贫困户,还帮他们搭起菜棚。他还每年都举行培训班,向本地社员、佛山市和周边地区的同行推广水稻良种良法。

合作社如今还广泛应用大棚种植、高空喷淋系统、物理灭虫灯等技术,并借助“一种种子预分配播种机”等专利,帮助农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2024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达280户,为农户增收达200万元。

“三水区正在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三年行动计划,我想让合作社再上一个新台阶。”叶桂柱表示,将利用现代农业带动所在区域,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