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宁德时代全球化“激进”布局的开始?

南方+  2025-05-23 14:35

从申报到正式上市仅用时98天,5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353亿港元(约合325亿元人民币),开盘价报296港元/股,较发行价263港元/股高出12.5%,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新股集资活动。

对宁德时代而言,A/H双平台可同时吸引中国内地及海外资本,支持海外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进一步巩固其在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港股上市意味着公司更广泛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也是公司推动全球零碳经济的新起点。”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说道。

根据招股书,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强调要成为“零碳科技公司”。全球化与转型,为何在这时成为动力电池龙头的关键词?

绘图:杨佳

绘图:杨佳

欧洲建厂

向海外寻增量

根据招股书,宁德时代计划将募集资金的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设,1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用途。实际上,这一项目已经搁置拖延了许久:早在2022年,宁德时代就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电池工厂,项目分三期,总产能为100GWh,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亿欧元,总建设周期不超过64个月。

匈牙利项目,对宁德时代的全球化布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并且集聚了奔驰、奥迪等一批整车企业,区位优势与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在此前的公告中,曾毓群曾表示,德布勒森工厂能帮助宁德时代更好地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从而加速欧洲电动化转型,是公司完善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

目前宁德时代在海外投建了3座生产基地(含合资企业工厂),分别位于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其中德国工厂已经投入运营,并已经开始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预计今年投产。

除了在欧洲市场的产能建设,去年9月,宁德时代就发布了海外商用动力电池品牌CATL TECTRANS,并推出了五款全新产品;12月,宣布与玛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在西班牙成立合资工厂,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该工厂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第三个重要电池生产基地。

从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海外收入仅占宁德时代全部营收的4.37%,2022年增至23.4%,2024年已升至30.48%。此外,在毛利率方面,海外市场也有明显优势。2024年宁德时代境内业务毛利率为22.25%,境外业务毛利率为29.45%。

可以说,宁德时代的海外征途已经起势,而建设成本资金,就是海外征途的一块“拦路石”。截至2024年12月底,宁德时代美元及欧元储备分别为132.6亿美元及16.2亿欧元,而仅匈牙利、西班牙两大欧洲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就高达110亿欧元。

对于欧洲市场这个必争之地,按照未来200GWh的总建设产能保守估算,宁德时代至少需要1200亿元的资金投入,还要考虑各方复杂因素进一步抬升成本。

港股上市,标志着宁德时代“A+H”双平台资本运作进入关键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有助宁德时代打破市场壁垒。相关分析指出,相比人民币主导的A股融资体系,港股具备更强的国际资本通道功能,可以支持上市公司在全球其他区域的本地化投资与资源配置。对于匈牙利工厂,港股募资可以减少国内资金汇兑损失,同时也可避免推高负债率,帮助宁德时代建立离岸资金池应对周期波动。

当前,在欧美等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正在面临更高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的挑战,加快本地化生产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必然要求,宁德时代这招是“有的放矢”。

突破瓶颈

电池龙头要转型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国内一批成熟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向海外寻求增量,这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有关。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但增速趋于稳定,动力电池已经进入充分竞争阶段。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52%,达到历史高点。2022年降至48%,2024年为45%。今年1—4月,宁德时代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依旧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已经降至42.9%。排在第二位的比亚迪,市场份额增加了约0.8个百分点,占比为24.5%,国轩高科增加1.5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正面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的挑战,并且以比亚迪、吉利等高销量车企为代表,整车厂倾向于动力电池自研自产与多家供应商采购结合,“去宁化”加重了其危机感。

2024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全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下滑9.7%,这是公司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营收负增长。对于营收下滑原因,宁德时代称,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价格相应调整,导致营收下降。除此之外,纯电动乘用车的增速趋于平缓,再加上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受到冲击也是原因之一。这一年,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1.29%和4.36%,电池材料及回收下滑14.59%,电池矿产资源业务更是大幅下滑28.98%。

过于依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新增长点,红利期一过,“宁王”面临发展瓶颈。为此,宁德时代一方面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电池技术不断“发散”,只为抢占新窗口,包括布局钠离子技术路线,坚持研发固态电池,进入换电赛道等。

而像曾毓群所说,“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这是一盘“大棋”,要依托核心技术与整合能力,抢占“绿色”这一风口,在全球化进程中加速转变,打造生态优势。

除了乘用车、商用车领域的多款动力电池产品,宁德时代布局“巧克力换电”,并积极探索电动船舶、电动飞机、无人矿山等新兴场景应用。2025年,宁德时代与海南省政府综合打造“区域零碳”示范项目,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还在研究零碳电网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柔性调控、虚拟电厂等技术,打造新型零碳电力系统。根据欧洲电力分布式、高灵活的特点,宁德时代推出了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不难看出,从技术到产品,从适应多元化场景,到打造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电池供应商,围绕“零碳经济”不断拓展。

2024年底,宁德时代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合计超过4.3万项,位居中国企业海外申请专利数第二位,专利申请增量连续五年行业第一。在全球化浪潮中,“宁王”激进一搏,追逐全球电动车乃至零碳经济的红利,能否迎来华丽转身呢?

南方+记者 魏泓泉

编辑 马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