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佛冈县被授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

作者 罗沅琪;贺欢 2025-05-23 18:33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佛冈县被正式授予第七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佛冈县水头镇新联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水头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罗沅琪 摄

水头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罗沅琪 摄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2015年始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到2021年开启第三轮创建征程,2025年,佛冈县终于圆梦。

文明创建,佛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实现了从“文明播种”到“花开满城”的蝶变;艰苦奋斗,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书写了佛冈县创建文明城市的辉煌篇章。

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称号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对佛冈多年来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理念的褒奖。文明,已成为佛冈最美的城市标签。

焕然一新的佛冈

以民为本,是贯穿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的初心。

居民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佛冈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重点,如今,60.37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及路面得到改建,24个老旧小区、56栋居民楼彻底告别“脏乱差”历史,齐享文明成果。

全县13个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新建城西市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大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持续推动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共设立便民摊点16处,爱心摊点、便民临时摊位779个,让“烟火气”更具“文明范”。

以文明城市创建促进交通秩序管理,新建3个大型停车库,增设智能停车位2500个、电动车充电位近1000个,有效破解群众“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新建佛冈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大楼、佛冈县中医院新院区;建成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打通青云西路等10余条县城内的断头路,满足群众就医、出行、体育锻炼等生活需求。

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实现全县行政村幼儿教育100%全覆盖,运营校车专线68条,服务农村学生2100余人。增加公办学位10630个,全县中小学学位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新建潖江书院,内设亲子共读开放区、自由阅览区、沉浸式自习室等,院内藏书约1.5万册,成为市民群众打卡阅读的新地标。一粥一饭见初心。佛冈已建成3家“长者饭堂”并正式开业,热乎饭菜端上老人餐桌,暖胃更暖心,千余老人吃上“实惠饭”“放心餐”。

城市扩容提质,龙凤新区、城南片区等不断完善,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街心公园、城北公园、羊角山绿美山地公园、潖江碧道、水头断桥公园……市民出门赏花,漫步绿道,这是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文明入心的佛冈

交通路口斑马线,也是城市风景线。目前在佛冈县城主要交通路口,每天都有文明劝导队伍在早晚高峰时段,配合交警、城管部门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

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信号及机动车礼让行人率均超95%,文明好习惯蔚然成风。

佛冈充分把握群众需求,精心打造10多组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春禾爱心课堂”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两年入选广东省“益苗计划”项目。“捐滴会千,诗美校园”诗词文学公益培训、“河小青”巡河志愿服务活动、“培正行动”——“附条件不起诉”护航迷途青少年志愿服务等3个项目获团省委重点培育。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阵地,年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更好地满足佛冈居民休闲活动新需求。

德星巷邻里中心、城南社区邻里中心、汤塘镇美丽圩镇客厅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文明实践示范点,让居民在“15分钟便民服务圈”内就能够拥有办公、运动、社交、亲子互动、文娱等高质量服务体验。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正内化为佛冈发展基因,外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在佛冈这片文明热土上,每年都有众多闪耀道德光芒的先进典型涌现:钟明振、钟向荣成功荣获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称号;甘佩珍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朱永花荣膺2024年“第十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曹楚文更以感人事迹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这些来自基层的温暖故事,连同全县数百位凡人善举的持续涌现,犹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让佛冈的文明底色愈发鲜亮,城市温度持续攀升。

农村展新风的佛冈

走进佛冈的乡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延伸至各家各户,沿路是争奇斗艳的花卉与绿植,与休闲公园、文化广场相得益彰,处处彰显着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601个整洁村、417个示范村、65个特色村和3个生态村;打造水头镇、汤塘镇、龙山镇3个典型镇,楼下村等21个典型村;重点打造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3条在2024年获评清远市考核“优秀”等次。

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罗沅琪 摄

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罗沅琪 摄

水头镇以典型镇村建设为抓手,实现造血功能全面增强、联农带农紧密结合、和美乡村美丽蝶变,因地制宜开辟了“魔谷”“光谷”“药谷”“艾谷”“E谷”的产业发展“新赛道”,打造了“水头模式”,成为全市推广典型。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1%,常住人口增长12.1%,吸引超3500名群众返乡就业创业,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通过村容村貌大改善、乡风文明大提升,全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此次,水头镇新联村也成功上榜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撰文:罗沅琪 贺欢 通讯员 佛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