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今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3316个村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其中,遂溪县洋青镇克须村入选。
如今,遂溪已有1镇4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分别是北坡镇、城月镇陈家村、河头镇双村、河头镇油河塘村和洋青镇克须村,让我们一起走进刚刚被评上的克须村一探究竟。
廉泉广场、克俭亭、农耕体验广场、农耕乐园……走入克须村,仿佛踏入了一幅精心雕琢的田园诗画,蜿蜒的乡间小道边,建有一处处巧妙的“微景观”。该村位于洋青镇镇区西北方向约10公里处,土地总面积为325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253亩,位于省道S290旁,下辖1个村民小组,有238户、人口1000余人。
近年来,洋青镇克须村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数字赋能”为核心,创新构建“一领三商”的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善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从“后进村庄”到“和美乡村”的全面升级,村内矛盾纠纷上交率为零、乡风文明满意度提升至100%,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到35万元。
“网格协商”促进乡风文明
克须村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网格心连心”品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更暖心。
通过科学划分网格,克须村设立1个一级网格、24个二级网格,从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后备干部中选拔配备25名网格长、5名网格志愿者,形成“组织—宣传—服务”一体化体系。同步建立“平急转换”机制,突发事件中网格迅速转化为“战斗堡垒”,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良好的志愿服务是乡风文明的缩影。克须村网格长常态化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义诊、“遂心暖集”等暖心服务,今年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场、惠及群众达300余人次。
美化绿化为乡村添活力。克须村设立党员绿化责任区6个,实名配备绿化主管、党员志愿者12名和管护人员12名,确保绿化工作有名有实,今年来种植沉香树600株,建成美丽庭院18户,打造生态小板块50个。
如今的克须村,各种“微景观”令人着迷。据了解,克须村以“小创意”唤新“大院景”,把旧轮胎、废弃陶盆等闲置物品与美丽庭院创建结合,打造旧物利用、就地取材等方式“零成本”扮靓庭院,村庄环境实现“绿美蝶变”。
陈明维 摄
“坐村共商”激活发展动能
克须村通过“和事+议事”探寻邻里矛盾纠纷“最优解”,形成“治理+产业”双赢格局。
克须村建立的树下议事平台,把村民茶余饭后“坐村”聊天的树下空地、小凉亭打造成接地气的“同心广场”“和事亭”,灵活开展议事协商,联合村党组织、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主体,通过“平安夜访”解决家禽圈养、垃圾清理等问题,今年来解决群众“身边事”超10件。建立民情分析例会机制,每月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村域情况,干群共议发展路径。
抓特色促发展。克须村结合村情因地制宜谋发展,大力盘活资产资源,出租22间临街商铺,年创收30万元以上,拆除危房124间平整土地约11亩,发动返乡人员、村民筹集30万元打造同心广场、龙狮广场等10余个公益项目,让“闲置”资产变为“活力”资源;种植经济树木超1万株,2023年创收3万元,预计后续收益超20万元。
同时,克须村借助临圩优势打造乡村文旅品牌,利用闲置农房建设精品民宿14间,建成面积超20亩的乡村文创集市,融合美食、书吧、民宿等业态,辐射8个村庄8000余人。
“AI智商”提升治理效能
走进克须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智慧大屏引人注目,上面显示着全村街道地图、积分银行排名、摄像头布控等可视化内容。
近年来,克须村通过“AI+积分”推动乡村“智”理,让群众更舒心,数字化治理经验获全县推广。
克须村建成的“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是全县首例装载了平急转换机制、网格化管理、乡村振兴积分制等多款“应用软件”的联防联控平台,安装30个AI摄像头和10个天翼云播喇叭音柱,实现安全隐患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
借助该平台的数字赋能,克须村可以实时开展政务公开、智慧党建、人脸和车牌识别、池塘河道防溺水、创文创卫监测、村容村貌监控,实现乡村治理基础功能数字化、立体化、全覆盖。
克须村党支部还将乡村振兴积分制与乡村治理平台结合起来,制定积分管理办法,依托数字乡村平台“积分银行”,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任务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行为量化—积分激励—文明提升”闭环。
如今,克须村已实现整村238户全部加入“积分制”,累计兑换奖品价值近万元,人人参与、户户洁净、家家和美、村村宜居的氛围日益浓厚。
整理:陈明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