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年轻人友好”赛道,东莞用音乐节撬动文旅爆款|南方莞评

作者 章倩倩 2025-05-06 07:12

这个五一假期

东莞有多火热?

仅5月3日虎门高铁站便刷新“双高”纪录

发送4.4万人次、到达5.3万人次

草莓音乐节更是吸引8万乐迷现场嗨唱

带动相关行业收入约2.8亿元

为青春中国写下朝气蓬勃的注脚

不少网友表示

“东莞到底有谁在啊?”

在虎门举办的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

在虎门举办的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

实际上,东莞成为假期“顶流”已不是第一次,去年国庆期间,草莓音乐节时隔9年回归,吸引超5万乐迷打卡,东莞再次上榜“全国热门迁入地”,深受全国游客青睐。

那么,今年东莞是如何贯彻“年轻人友好”赛道,打造文旅“爆款”的呢?

青春与城市双向奔赴

本次音乐节创新形式,东莞北京“双城”联动,“共享”嘉宾。作为五一档唯一一场南北双城同期举办的音乐节,东莞草莓音乐节现场设置“逍遥游·任意门”,通过实时声画交互,让两场音乐节共享国内外一线阵容,观众表示,“有被温暖到!”

东莞歌迷手举应援牌与北京歌迷“隔空”互动。

东莞歌迷手举应援牌与北京歌迷“隔空”互动。

为了拉近与大湾区粉丝距离,东莞立足在地文化,定制演出阵容。5月3日,专门针对大湾区乐迷推出的“粤语专场”,被粉丝称为是“大湾区春晚”级别的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东莞草莓音乐节,“老乡”含量极高。周柏豪热情安利家乡,秒变东莞推介官;威神V成员肖俊作为东莞本土崽,直呼“东莞烧鹅酥到流油”;本土乐队蛙池一出场便点燃现场,用音乐讲述城市故事……草莓音乐节上的莞籍艺人只是城市文艺创作的缩影,他们和其他东莞本土歌手、乐队共同刷新着东莞的城市形象——除了搞钱,在东莞也能搞文艺、搞创作。

歌手杨千嬅表示,东莞是她母亲的家乡。

歌手杨千嬅表示,东莞是她母亲的家乡。

细节之处也见用心。文旅大礼包、限定手提袋、“风起莞邑”系列线路游玩攻略等精美礼品以及东莞国药润喉糖、防蚊贴、商家优惠券等收获好评连连,配套烧鹅咖啡现场卖出上千杯,深受乐迷喜爱。“两块钱的接驳车太方便了”“不需提前买票,扫码就能坐”贴心、便捷的交通更是让粉丝点赞。

“莞小鹅”2.0。

“莞小鹅”2.0。

一直以来,东莞都坚持用“年轻人友好”换年轻人好评,一座愿意为年轻人花心思的城市,也终将被年轻人选择。

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

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

把音乐节办成大型城市推介

近年来,随着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大量出现,使得文化和旅游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持续加大,文旅融合也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重要赛道。

为期三天的东莞草莓音乐节拉动文旅等相关产业消费2.8亿元,文旅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更加凸显。实际上,每逢小长假,城市文旅消费便“卷”出花。东莞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将草莓音乐节打造成季节限定的文旅“爆款”,更是作为具有长期主义的一次城市推介。

东莞草莓音乐节吸引不少外国友人打卡。

东莞草莓音乐节吸引不少外国友人打卡。

作为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城市,东莞在文旅供给创新中,推广城市品牌。音乐节上,超人气IP“莞小鹅”2.0以全新造型惊喜亮相,钥匙扣、冰箱贴等东莞特色创意周边,吸引众多乐迷拍照分享;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人偶在草莓音乐节的星球舞台跳舞,并现身与乐迷互动;“绿动东莞·友能量”回收打怪活动用现场废弃物兑换官方饮品券或烧鹅挂件、龙舟桨文创挂件……在一次次活动参与中、与玩偶的互动中,东莞美食再次出圈、体育强市形象深入人心、文明形象你我相传。

东莞草莓音乐节现场。

东莞草莓音乐节现场。

草莓音乐节终会落幕,但青春之都东莞的活力不会消散,与年轻人双向奔赴的城市,绝不止于假期“爆款”。

假期文旅的“东莞样本”

作为“湾区周末in东莞”第17期活动的重磅之作,8万人参与的草莓音乐节掀起了“现象级”的文旅热度,也将东莞这座非典型的旅游城市带入大众视野,打造制造城市的假期文旅样本。

今年是东莞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年,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之年。东莞打造“湾区周末in东莞”城市文旅品牌,把东莞发展为双休日、小长假湾区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

不少人选择周末来东莞露营。

不少人选择周末来东莞露营。

以五一假期为例,以草莓音乐节为重头戏,“粤语专场”引起大湾区乐迷情感共鸣、十五运会提前“剧透”让文体两开花。

此外,东莞还打造“潮流东莞·五一进莞来”系列活动,推出 “跟着音乐游东莞”“跟着演出游东莞”“跟着书香游东莞”“跟着非遗游东莞”“跟着展览游东莞”“跟着赛事游东莞”“跟着购物游东莞” 等七大文旅板块活动,让市民游客选择多、不跑空。数据显示,仅滨海湾五一前三天就吸引42万人次打卡,人气十足。

文旅活动背后,是遍布东莞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大大小小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旅的“框架”,支撑起源源不断的人流量,为周末游东莞“腾空间”。

“·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市民周末常去的打卡点。

“·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市民周末常去的打卡点。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如今,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文化需求,对非典型旅游城市东莞来说,是一次突围的好机会。

立足城市产业、科技优势,将东莞制造与东莞设计融入东莞文旅,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新内容,让“年轻人友好”成为城市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策划:靳延明

采写:南方+记者 章倩倩

图片来自莞宣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