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客户催赶紧发货!”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外贸企业忙开了

大开放 新格局 2025-05-13 17:47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开心!”5月12日下午,中美联合声明发布之后,佛山市南海康健卫浴有限公司外贸主管林家瑶第一时间把链接推进了微信群。很快,她负责的外贸团队成员纷纷开始给美国客户发邮件。

当天晚上8点多,广东省光禾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还在仓库组织发货。忙碌间,他陆续收到了来自美国客户的消息,“好几个美国客户来询问发货的事,如果一切顺利,就会安排提货。

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于5月14日前采取措施,大幅降低关税水平。截至目前,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中美达成关税协议过去24小时,广东外贸企业都在忙些啥?

记者采访中发现,他们有的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联系美国客户,期待订单回流;有的抓紧张罗发货,希望赶在这一轮关税下调期间将国内的存货运抵美国;有的还在谨慎观望,但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及转内销的步履不停。

尽管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久经风浪的广东外贸人表示淡定:任尔东西南北风,修炼好内功才是王道。高技术含量、高标准生产、打造自主品牌,是外贸企业“闯世界”的不二准则。

中美贸易商苦关税久矣!美国客户着急催发货

5月12日下午3时许,深圳莱特美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赵石林手机收到了中美联合声明的弹窗,他立马转发到朋友圈,配上多个竖大拇指和放烟花的表情:“中美两国贸易商苦关税久矣!终于有了积极的进展。

“消息一公布,美国那边的客户就催促着6月底前必须发货,担心关税政策又会变。”江门市盈佑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浴室清洁用具、厨房储物设备等,该公司总经理黄健平正忙着协调发货,“现在还在具体沟通要发哪些品类、发多少货量,反正就是一定要在6月底前发出。”

美国最大的折扣零售巨头之一TJ Maxx集团是盈佑最大的客户之一,每年合作规模约为700万美元。“在当前的背景下,能保持现有的合作规模就已经很不错了。”他直言。

关税政策频繁调整,会导致客户下单持观望态度,但一旦时机利好,又会要求尽快发货,这对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也是一种考验。

黄健平表示,好在公司产能足、经验丰富,所以能及时响应订单变化并作出调整。“这也是我们的强项,但是6月之后,关税又不知道会怎么变化,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4月10日以来,由于高额关税,我们的客户暂停了向美国市场发货。”从事跨境供应链服务的卓志集团销售副总经理谭咏蝶说。线上销售缺货比商超货品短缺更为致命——若消费者已下单但迟迟不发货,会被平台扣减信誉分,后续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弥补,因此有跨境电商企业曾表示“快坐不住了”。“昨晚,有不少人发朋友圈庆祝关税下调,但在‘开香槟’之余,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抓住这90天的窗口抓紧备货,赶上亚马逊夏日大促和国内618的黄金期。

张勇的公司主要生产模块化房屋,产品就像一个个可折叠的“魔方”:晴天自动展开遮阳顶棚,下雨了会感应闭合天窗,夜间灯光随使用者的移动可智能调节,主要运用在泳池、花园等,十分符合美国市场的需求,在当地很受欢迎。但此前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客户们不得不选择暂缓出货,不少货物滞留国内。

面对美国采购商越积越多的库存,张勇在佛山短租了一个仓库暂时存放。如今,美方暂停实施高额关税的消息传来,他高兴地说:“希望这两天抓紧把积压的货物发走,相信很快就可以退掉这个仓库了。”

他算了一笔时间账:中美90天内暂停实施24%关税,从中国海运货物到美国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只要美方不再朝令夕改,眼下的库存完全赶得上在这一波关税下调期间抵达美国。

也有企业对这轮消息的反应十分淡定。“去年,我们的星空屋往美国发了3个货柜,反响不错。但受到关税影响,货代暂时放弃了美国市场,今年以来我们一个美国客户都没有,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意大盘子。美国不是唯一的客户,最多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广东真豪星空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峰华说。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外贸人分享起了谈判博弈心理学:“关税下调后,客户好像没有要着急下单的意思”,“就像在服装城还价一样,谁先回头谁就输了”,“主动权在我们,淡定淡定,后面还要磋商”……经历过一轮又一轮市场历练,理性、多元、长期主义成为更多外贸人的共识。

开拓海外、培育国内市场,用品牌“闯世界”

如今,这场美国掀起的贸易风暴已持续一个月有余。

对于此次中美关税的下调,许多外贸人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虽然24%的关税暂停实施,但仍保留了10%的关税,这说明贸易摩擦并未完全消除,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赵石林深耕跨境电商行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在亚马逊等平台上帮助许多“广东制造”在美国打开销路。此次中美关税下调后,他感到客户的焦虑情绪消减了不少,而那些在设计、功能、技术、品牌上死磕的企业,正在为下一轮增长蓄力。

在潮州,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在婚纱礼服上缝制重工的装饰。

作为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潮州现有服装(含婚纱礼服)生产及配套企业1000多家,其中90%以上的婚纱礼服发往大洋彼岸。过去,潮州礼服产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主要为国际高端品牌提供OEM服务,现如今,以自主品牌出海或通过自有品牌培育壮大国内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2008年,名瑞集团打造了自有婚纱品牌——AMELIE,并在欧洲地区开设实体门店,目前产品销量已占据当地市场份额的5%。“自有品牌让我们更容易控制成本,掌握销售渠道的主动权,更好抵抗市场波动风险。未来我们会继续开拓欧洲市场,增加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名瑞集团总经理蔡中涵说。

广东简绎服饰有限公司也经历了从生产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于2010年创立了JOOOYS金绎高级定制品牌,并在2017年开始推出JOOOYS成衣系列品牌,如今正着力开拓内销市场。

“我们深耕欧美市场二十多年,也见证了这些国家的市场不断成熟和变化的过程。过去,欧美只有明星会穿布满闪耀亮片的礼服,但近年来,高中学生毕业典礼、成人礼和小型鸡尾酒舞会也成为礼服消费的主力军,消费人群和场景不断扩大。”JOOOYS品牌联合创始人赵亚坤告诉记者,“我们也在大力培育国内的礼服市场,去年进行了校园成人礼的发布推广,相信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短时间内,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不断迭代的研发能力和快速响应优势,仍然难以被取代。”赵石林说,“未来5—10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黄金时期’。不管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世界永远离不开‘中国制造’。

采写:南方+记者 唐子湉 宾红霞 杨天智 唐亚冰

统筹:吴哲

编辑 钟烜新 彭正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