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病历,欺诈骗保|这能刑吗?

南方法治 2025-09-20 08:00
02:30

伪造病历,欺诈骗保|这能刑吗?

最近,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的欺诈骗保案引发热议。赤峰市医保局检查发现,该医院在短短两个月内,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超200万元。

其中,6名医务人员参与伪造CT及DR检查报告单、虚假病历,欺诈骗保20余万元;还有医务人员伪造在本院住院记录,骗保9万余元。医务人员欺诈骗保,这能刑吗?

【省流版】

1.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定点医药机构的工作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虚开医疗服务费用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2.明知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3.如果以骗取医保基金为目的,购买他人的医疗保障凭证,可能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若随后使用这些购买的凭证进行骗保,还可能同时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

【完整版】

这挺刑的!并且很有“判”头!

目前,该案件经行刑衔接已移交公安机关,3人被批捕,3人取保候审。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定点医药机构的工作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虚开医疗服务费用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在该起案件中,医务人员伪造检查报告单和病历,符合上述情形。

此外,如果明知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如果以骗取医保基金为目的,购买他人的医疗保障凭证,可能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若随后使用这些购买的凭证进行骗保,还可能同时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

在9月国家最新公布的一批个人欺诈骗保典型案例中,李某从网上获取他人医保账户信息,冒名前往医院、药店就医购药,再将药品倒卖给药店店主王某套取现金,共骗取医保统筹基金9万余元。

最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2年4个月、处罚金6000元,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处罚金5000元 。

面对这类欺诈骗保行为,除了刑事处罚,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监管措施。例如在上述的内蒙古赤峰案例中,当地医保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保服务协议,追回骗取的医保基金,处违约金,并解除了该机构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对涉事医务人员予以记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等处罚。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各类骗保行为直接侵害了每一位参保人的权益。医疗机构需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各级医保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骗保行为“零容忍”;公众如发现疑似欺诈骗保行为,可向当地医疗保障部门举报。

统筹:祁雷 张梓望 杜玮淦

文字/出镜/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李乾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编辑 宋佳宁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