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孩子们弯下腰插秧,灵活的泥鳅从腿边扫过,引得孩子们咯咯直笑;小山坡上,木工坊中,孩子们与萌宠互动,在敲击各类物品中,聆听到来自大自然最美妙的声音;流沙洲、泥巴山,一个个真实的大自然环境,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一个幼儿园与自然教育可以如何深度结合?“銶幼系条自然村”(銶幼是条自然村)!8月28日,顺德区梁銶琚夫人幼儿园经加固焕新后重新投入使用,现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返园仪式,也展开了一幅“自然村落”的新画卷。
幼儿园门口,“銶幼系条自然村”标语尤为显眼。
幼儿园门口,“銶幼系条自然村”标语尤为显眼。
梁銶琚夫人幼儿园园长罗全介绍,幼儿园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与顺德生态文化结合,以“做有中国特色、顺德在地化的自然教育”为核心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把幼儿园打造为微型村落共同体。
除了环境与自然相互融入,幼儿园还深挖顺德“桑基鱼塘”“龙舟文化”等地域资源,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开发“乡土智慧”课程群,重构幼儿学习生态,实现生态观察、非遗传承、劳动协作的无缝链接,探索自然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稻田里,孩子们弯下腰插秧。
稻田里,孩子们弯下腰插秧。
同时,“春耕·生命之源”“夏耘·村落故事”“秋收·自然馈赠”“冬藏·智慧传承”四大主题特色的打造,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三级实践场域,还有“小村民议事厅-榕树头故事会-銶村市集”,这些多层次社交空间实现儿童与自然、文化、社区的和谐共生。
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的自然元素。
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的自然元素。
在幼儿园,随时可以与自然为伴。
在幼儿园,随时可以与自然为伴。
图为幼儿园俯拍图。
图为幼儿园俯拍图。
此外,幼儿园还整合村史馆、生态农场等社区资源,以“文化传承-自然探究-社会实践”闭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学前教育与地域文化共生提供可复制的“顺德范式”。
作为一家成立有32年历史的公办幼儿园,銶幼曾一度面临因年久失修带来的校舍安全隐患问题。2024年起,在顺德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爱心企业和社会力量的鼎力相助下,幼儿加固、焕新工程得以正式启动并于今年8月竣工,使孩子们拥有了更优越的成长环境、与自然更贴近的教育生态。
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玩水。
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玩水。
图为幼儿园的天台运动场。
图为幼儿园的天台运动场。
“过去一年以来,感谢四面八方涌向我们的、沉甸甸的关爱与支持。”罗全表示,“归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銶幼人将坚守“儿童为本 融乐共生”初心,让新銶幼成为自然探索的村落、童梦启航的港湾和生命共融的家园。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顺德区梁銶琚夫人幼儿园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