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农民丰收节,今年广东主会场为何定在肇庆高要?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1:41

“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秋分将至,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来,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今年,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充分展现全省上下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喜人成绩、农村面貌喜人变化、农民生活喜人景象。

岭南庆丰收,为何主会场落子高要?

仓廪实,天下安;鱼虾满,百姓富。高要的丰收画卷,正是千家万户幸福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这里的实力,源于“一粒米”的坚实根基。作为丝苗米优势产区,高要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超56万亩,粮食保供稳产24.28万吨,连续多年实现稳中有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8%,稳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牢牢端稳了百姓的“饭碗”。

田间水稻颗粒饱满、稻香四溢。区若琳摄

田间水稻颗粒饱满、稻香四溢。区若琳摄

这里的优势,来自“一只虾”的产业传奇。高要作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均稳居全省首位。2024年,高要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达5.2万吨,一二三产融合产值超100亿元,形成从虾苗繁育、成虾养殖、要素保障、生产加工到市场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游出了一条富民“黄金链”。

高要罗氏沼虾游出一条富民“黄金链”。陈彦成摄

高要罗氏沼虾游出一条富民“黄金链”。陈彦成摄

这里的特色,离不开“一棵桂”的香飘世界。作为“中国肉桂之乡”,高要肉桂种植面积超70万亩,年产桂皮14.46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70亿元。一缕桂香,远渡重洋,出口至中东、北美、东南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味道”。

产业兴,则百业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链思维重塑价值,高要全力打造“虾米鸭鹅桂”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成功创建区域公用品牌“高要高桂虾”,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高要以产业夯实丰收底气,而铁岗社区用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资源的用心经营,打造出和美乡村的“铁岗样板”。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作为省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铁岗社区的变化实实在在、由表及里。漫步村中,处处可感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

在这里,修旧如旧让乡愁可触可感。红砖黄瓦的岭南民居外,白色线条精巧勾勒门窗腰线,这是铁岗社区创新“五步法”农房改造的生动实践。通过瓦顶线、亮墙身、加地线、描腰线、画门窗,村庄既保留了传统建筑韵味,又焕发现代审美活力。这一创新较传统改造节约成本70%、缩短工期50%。

“五步法”改造后的旧屋。

“五步法”改造后的旧屋。

行走在拓宽的村道上,两旁是由荒地改造的花海绿化区,老石磨、旧瓦缸巧妙嵌入景观墙,诉说着乡村记忆。这一变化得益于社区干部带头拆旧,村民积极响应,累计清拆建筑150余间,腾出土地5000多平方米,让村庄在更新中留住了乡愁。

在这里,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铁岗社区创新“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模式,在高要区政府引导支持下,中铁十九局集团助力,玉瑶山庄公司建设运营,农户出租宅基地,共同打造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等众创经营性项目,并于2024年6月建成开放。坐在由旧升旗台改造的咖啡座上,远眺连片稻田,近观古屋叠翠,咖啡香与稻香交融,勾勒出现代乡村休闲图景。

屋顶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吴秒衡 摄

屋顶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吴秒衡 摄

老村新生,年轻创客的涌入为铁岗带来了蓬勃活力。截至目前,铁岗社区成功盘活112间闲置农房,打造共享茶室、窑烤披萨、手作糖水等特色项目。据统计,铁岗社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单日最高营业额超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12.7万元提升至2024年61.11万元。

在这里,绿色发展点亮共富未来。铁岗社区将光伏产业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建成光伏长廊、光伏篮球场等设施,累计铺设面积超2100平方米。这些设施既与岭南风貌完美融合,成为村民休闲新空间,更让阳光变成村集体和农户的“摇钱树”,照亮了乡村振兴的绿色未来。

铁岗社区光伏长廊。

铁岗社区光伏长廊。

丰收,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是乡村焕新、农民展颜的温暖图景。从这里出发,铁岗的丰收故事正汇入南粤大地的壮阔图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不仅是丰收时节的动人礼赞,更是万千岭南乡村正在奔赴的锦绣前程。9月23日,让我们相约高要、相聚铁岗,共庆丰年、共享喜悦!


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编辑 林伊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