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哨兵”,“智”守清新农田

作者 江绮雯;贺欢 2025-09-23 21:20

9月23日,笔者从清新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建设并于近期投入使用了一批水稻智能虫情监测灯。这些安装在田间的“数字哨兵”,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虫情自动监测,为水稻病虫害防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新上线的智能虫情监测装置静静立在田间。江绮雯 摄

新上线的智能虫情监测装置静静立在田间。江绮雯 摄

在太和镇田间监测点,智能虫情监测装置静静立在田间。这些设备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吸引害虫到集虫箱击杀,并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图像,AI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和数量,实时把数据传输到系统平台。

据介绍,智能虫情监测设备相比传统人工监测有三大优势。识别准,害虫识别率超90%,能区分害虫种类,大大减少人工误判的误差。效率高,24小时不间断运行,通过光诱、性诱等技术,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拍照分析、数据传输全流程。成本低,通过精准监控,实现精准施药,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经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清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宇航介绍,智能虫情监测装置能识别的水稻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螟等100多种常见害虫。

根据后台虫情监测数据,清新区农业农村局会定期向水稻种植户发布虫情监测预报,并提出专业的防治指导意见。目前,清新区共有7个监测点,分布在太和、山塘、三坑、龙颈和浸潭5个镇,监测覆盖范围达5000亩,为全区水稻虫情测报和防治提供数据基础。

“下一步,我们争取在全部乡镇和主要粮食产区建设更多智能监测点,并延伸应用到茶叶、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及其他粮食作物上,推动该区农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黄宇航表示。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谢靖彦 钟神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