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起5年建公屋达18.9万个,初生子女可享额外免税额延至2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上午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中,民生是篇幅最大的一章,涵盖土地房屋、交通运输、医疗护理、社会福利、保障劳工、关爱共融等9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范畴。
李家超表示,本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致力拼经济,谋发展,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增添发展动能,“目的就是要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增加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此,施政报告围绕市民关切的生育、住房、养老等核心需求,推出一系列务实惠民政策,旨在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务。”李家超指出,2026—2027年度起的五年,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包括简约公屋)将达18万9千个单位,较他上任时增加约80%。三年前,公屋申请者平均要等候6.1年才可上楼,经过本届政府三年多的努力,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缩短整整一年至5.1年,进一步迈向2026—20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标。
对于三年前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李家超表示,今年底前会有约1万个单位落成启用,另外2万个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全部落成。此外,取缔劣质“㓥房”的“简朴房”规管制度正在立法会审议,如草案获通过,明年3月将正式实施。
在鼓励生育方面,特区政府打出“组合拳”。从2026/2027课税年度起,初生子女免税额将延长至两年,父母首两年合共可享26万港元额外免税额;未来3年将新增15所资助幼儿中心,同时取消“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名额上限。
采写/脚本:South记者 陈晨
拍摄/剪辑:South记者 许晓鑫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宋佳宁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