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布广东日前全面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粤医智影”,覆盖所有开展影像检查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系统依托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支持7类常见影像检查的智能分析,帮助医生实现“秒级阅片”,提升全省影像诊断质量与效率,并有效缓解基层影像医师紧缺问题。
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粤医智影”界面。
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粤医智影”界面。
“粤医智影”落地2093家医疗机构
“粤医智影”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统筹建设,涵盖CT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密度CT影像辅助检测、CT肺炎智能筛查和CT肋骨骨折智能筛查等7项检查。系统上线后,医疗卫生机构可一键上传医学影像图片,由AI自动识别图像特征,快速生成结构化辅助诊断报告。
评估数据显示,诊断准确率最高可达98%,平均每例报告生成时间仅需2秒,每小时完成的阅片量相当于150名三甲医院影像科医生全天的工作量。
河源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陈春涛通过“粤医智影”审核片子。
河源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陈春涛通过“粤医智影”审核片子。
作为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果之一,“粤医智影”算力服务设备由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无需资金投入即可免费使用。目前,系统已接入2093家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AI辅助诊断在基层常态运行。
同时,系统遵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影像数据均存储在省政务云平台,不对外共享,并定期自动销毁数据,确保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
AI成为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自5月12日启动“粤医智影”试点以来,已有包括河源和平县人民医院、和平县彭寨中心卫生院在内的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率先试用,快速显现成效。
“AI是我们的第二双眼睛,也是导航系统。”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黄胜周说,以前一例片子医生要花二三十分钟细看,尤其是肺结节、肋骨骨折这种细微病灶,容易漏诊。现在系统几秒钟就生成初步分析结果和智能辅助报告,医生在此基础上快速判断,提升影像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和平县彭寨中心卫生院影像科技师通过“粤医智影”上传片子。
和平县彭寨中心卫生院影像科技师通过“粤医智影”上传片子。
截至7月8日,该院通过“粤医智影”系统处理的影像病例已达1167例。该县下辖17家乡镇卫生院也已全部接入远程平台,影像结果由县医院集中质控统一输出,有效提升基层诊断能力。
“有些乡镇离县城有40多公里,来看病的老人大多是七八十岁的,出一趟门不容易。”和平县人民医院院长徐丰涌表示,如今患者只需在乡镇卫生院拍片,由县级医院远程阅片出具诊断结果,同时仍按乡镇卫生院的费用标准结算,既省钱又省力。
他补充说,通过“粤医智影”,不仅让县级医院提高了阅片效率,更建立起与乡镇之间的影像联动机制,实现“拍片在基层、阅片在县级、结果同质化”。这对慢病复查、术后随访患者尤其重要,提升了乡镇就诊的可及性。
“这个平台对于基层来说,相当于配备了一位全天在线、经验丰富的AI影像医生,缓解了我们影像专业人员不足的短板。”彭寨中心卫生院院长徐志生说,通过与上级医院联动,急危重症患者在系统识别异常后第一时间被转诊,及时获得干预,有效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南方+记者 厉思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