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珠海85后“兵支书”的乡村“新长征”

作者 谢静怡;林郁鸿 2025-07-09 15:55

珠海北部,生态莲洲,是珠三角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乡镇之一。

保护环境的传统,在这里由来已久。为涵养水源,莲洲镇在新世纪初确立“生态立镇”理念,“环保”红线拉起,工业企业停办。劳动力外流无可避免,村集体收入基本依赖土地“发包”。

“如果知道村里情况那么复杂,可能当初真不敢来当这个支书。”5年前,而立之年的林耀明在退役多年后,回到莲洲镇广丰村,一肩挑起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责。

从那一刻起,一场硬仗就等待着他。当听说“村委会入不敷出,欠债达60多万,连村民的杂工费都掏不出”时,尽管他早有心理预期,但还是犯起了嘀咕:该从何下手?

没有人会想到,广丰村村集体收入从200万元跨越式增长到1600万元,只用了短短数年。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给出的新命题,也横亘在广丰村口:在呵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发展路子更“广”、村民日子更“丰”盈?

广丰村有近700亩水稻田和超3000亩养殖鱼虾塘,是远近闻名的罗氏沼虾养殖村。

广丰村有近700亩水稻田和超3000亩养殖鱼虾塘,是远近闻名的罗氏沼虾养殖村。

“三记重拳”

“钱袋子”从瘪到鼓

珠海斗门莲洲镇,广佛江珠高速与581县道穿流而过。

广丰村地多,有近700亩水稻田和超3000亩养殖鱼虾塘,是远近闻名的罗氏沼虾养殖村。

鱼虾塘“发包”的租金,是广丰村的“钱袋子”。近些年,村里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但村民却惊讶地发觉:村集体经济收入反而少了。

上任之初,林耀明也曾一筹莫展。为了保障村民的分红,村子账上欠下60多万元的债务。“村‘两委’电费网费甚至都交不起,矿泉水都得自费购买。”林耀明叹了口气说,“就连建厕所、保洁也只能靠干部们自己顶上。”

转机出现在2021年,广丰村两委迎来换届选举。林耀明等三名退役军人成为新当选的“两委”成员,为班子注入了刚毅和纪律。憋了许久的“干劲儿”喷薄而出,给广丰村带来渴望改变、有能力改变的崭新气象。

“有任务就必须完成,没条件就自己上!”即使困局重重,他们也没有退缩,誓要改变局面。

第一步就“炸开了锅”。

为了摸清家底,林耀明组织人手,重新对全村鱼虾塘进行集中统一丈量。当测绘队员报出“实测面积比账目多近400亩”时,现场“哗声一片”。

“按今天的成交均价来算,光是这增加的面积就能增收超200万元。”林耀明说。

不仅如此,由于竞标流程不完善,当时广丰村鱼虾塘竞标底价为每年800元/亩,成交均价仅为每年1000元/亩。竞拍者在低价拍得鱼虾塘后,再高价转包赚取差价利润,这也正是为何养殖规模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反而没有水涨船高的原因。

于是,林耀明对发包制度打出“三记重拳”:采用“暗标”形式,严格加密竞标者信息;明确村干部全员不得参与竞投标,避免串联压价;每户限投两股土地防垄断。

“开标前的名单,连我都蒙在鼓里。”林耀明说,营造良好的竞争格局,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公平公正的双重保障。

为了让更多人积极参与竞投标,林耀明发动村民联系外地有能力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入驻广丰村。

这一套组合拳很快奏效。2020年,广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72万元,村民人均分红仅800元。一年后,2021年,村土地发包成交均价从1000多元/亩涨到5300元/亩,村集体收入达1628万元,增长近6倍。

如今,村里还建设了农村污水处理氧化池,加速建设和美乡村。

如今,村里还建设了农村污水处理氧化池,加速建设和美乡村。

广丰村的村集体收入之变,折射出“数字乡村”绘就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进程中,莲洲镇以赋能产业发展和解决乡村治理难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市、全区率先探索全新数字乡村建设理念,实现了农业农村资源管理可视化、精细化。

如今,在广丰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安装的电脑数字屏跳动着村集体经济收入数据——连续四年超千万的收入曲线。

“像极了军人挺直的脊梁。”广丰村的村民纷纷点赞。

“现在分红每人一年超过5千元,家里5口人,还没干活就进账两万五千元了。”聊起今年的收入,村民陈爷爷有些乐不可支。

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后,广丰村每年给村里每位老人购买保险,逢年过节给老人们发放慰问金。

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后,广丰村每年给村里每位老人购买保险,逢年过节给老人们发放慰问金。

示范带动

“黑科技”为养殖户撑腰

“钱袋子”鼓起来,广丰村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也强起来。

去年冬天,冬日渐暖,广丰村的虾塘都覆盖上了越冬薄膜,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尤为壮观。

然而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村里许多养殖户的利润大幅下降。无奈弃耕后,很多村民彷徨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没了。

“怎么过下去?”

“想要群众配合工作就先得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林耀明早早思考,怎么结合本村实际,让村民养虾少走弯路。当传统养殖遭遇市场“寒冬”冲击时,林耀明找到了广丰村的“秘密武器”。

在塘边,林耀明指着水下一丛丛随波而动的翠绿茜草说:“以前养虾靠经验,现在靠技术。”

罗氏沼虾是广丰村的主要养殖品种,这是一类颇为“娇气”的水产,长得好不好,关键看水质。而茜草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它可以吸收虾的排泄物,分解饲料残留元素。

在虾塘里疯长的茜草,形成独特的立体空间。“就像给虾建了摩天楼。”林耀明比划着解释,生性好斗的罗氏虾在草叶间获得独立“领地”,相残率骤降。

广丰村的鱼塘里,茜草成活率为何如此之高?

近年来,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在莲洲镇等地“茜草-罗氏沼虾”混养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依托这一养殖模式,罗氏沼虾的品质与健康度均有所提升,甚至达到虾身通体接近青褐色的特级品质。

产业裂变如藤蔓疯长。

如今,广丰村六成养殖户是外来户,反催生出一条本土服务链。饲料、虾苗售卖,过冬搭棚、收成运货……村里的劳动力有了更多出路。“勤快的村民,在搭棚高峰期那三个月就能赚到六七万元。”林耀明说。

更宏大的变革正在展开。

“我们正在建设罗氏沼虾综合示范基地来推广冬棚、茜草养殖技术。”目前,一期两个示范塘已建设完成。“二期的服务站正在筹备阶段,提供技术指导、饲料供应、统筹供应量、买家对接等服务,一站式解决养殖户的需求。”林耀明说。

罗氏沼虾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

罗氏沼虾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

“今年我们村就要成立罗氏沼虾合作社,抱团发展。”林耀明打开B2B生鲜平台的合作方案——这正是破解压价困局的利器。到那时,全村的罗氏沼虾将统一定价、统一销售,通过智能化管理、规范化操作,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质量,加速销售、减少损耗。“最重要的是带动村民把广丰村的品牌打响。”

从军营战士转型为新时代“兵支书”、产业带头人,转变的是角色与身份,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守护一方幸福美好的责任感。

走在硬底化的运输路上,林耀明的作战地图已指向新战场:广丰村将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成为经营方,将鱼虾塘养殖利润最大化。

这位“兵支书”也将在田野里继续书写新农人的“长征”故事,用生态理念筑牢农业根基,用融合发展点燃乡村未来。

撰文:谢静怡 林郁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文秋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