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建筑工地因人员密集、环境复杂、易产生积水,成为蚊虫孳生和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为切实保障建筑工地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月11日,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市各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相关企业,集中力量开展工地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扫积水、清垃圾、除杂草、灭蚊子”等举措,全力创建卫生文明工地,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明确责任体系:层层压实,筑牢防控“责任墙”
《通知》明确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要求各单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构建清晰的责任体系。其中,施工单位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主体,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建设单位需履行管理责任,督促施工单位执行防控要求;监理单位需将疫情防控纳入日常监理范围,强化现场监督。同时,各企业负责人需亲自部署防控工作,明确专人负责,确保责任层层传递、不留死角。
聚焦核心任务:“三清一灭”+示范引领,铲除传播隐患
针对建筑工地蚊虫孳生的关键问题,《通知》从“铲除孳生条件、强化成蚊灭杀、打造示范标杆”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核心围绕“三清一灭”展开。
在“铲除孳生条件”上,《通知》细化操作标准:地下室集水井需用水泵定期抽干,楼面施工积水用平铲收集后通过斗车清运,管桩孔则采用废机油阻隔或木板、铁板封堵;工地管理范围内杂草需用钩机、割草机清除并喷洒除草剂抑制生长;生活垃圾需在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等区域每处配置2-3个带盖垃圾桶及一次性垃圾袋,餐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需及时清运;施工区内建筑材料需分类码放整齐,空心管材倾斜堆放,并设置废料收集池。
在“成蚊灭杀”上,《通知》要求每个在建工地配备专职防控人员,小工地不少于3人、中型工地不少于5人、大型工地不少于8人,专职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蚊虫消杀需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和热烟雾机,每周五统一时间开展消杀作业。
在“示范引领与盲区整治”上,《通知》明确10月15日前,市管工地需创建3个、各县(市、区)需创建不少于1个疫情防控示范工地,其余在建工地参照示范标准整改;同时,针对烂尾工地,需加强县(市、区)协同联动,清城区13个、英德市7个、连南县3个烂尾工地需参照在建工地防疫标准,于10月13日下午下班前完成清理整改,确保防控无盲区。
强化监督执法:多举措联动,从严追责问责
为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见效,《通知》从监督管理、部门协同、追责问责三方面制定保障机制。在监督管理上,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通过“检查+整改+回头看”动态管理模式,督促工程参建各方落实主体责任;同时,以安全生产的标准加强建筑工人爱国卫生教育,提升工人防疫意识,减少问题多发与反弹。
此外,严格落实总包负责制,发现问题由总包先行处理,确保整改不推诿、不拖延;加强工地周边及问题楼盘周边废弃生活区、作业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列入台账协调处理,无法协调的移交属地街镇。
在部门协同上,要求加强对县(市、区)防控工作的指导,同时深化与卫健部门、两区街镇的沟通联动,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在追责问责上,《通知》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对未按要求落实防控的企业,责令限期或停工整改并动态扣分;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约谈、通报;影响恶劣或屡查屡犯的,将线索移交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请行政处罚,从严处理。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防控操作,《通知》还附带了《清远市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为各单位开展防控工作提供详细指导。目前,全市各相关单位已启动防控工作部署,全力守护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南方+记者 黄剑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