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的鸡蛋别放冰箱门!它有“保质期”,正确储存方法是……

广东科普 2025-09-24 19:20

大家昨天去超市采购了么?

台风来临前,

超市货架上不少食材被扫购一空,

鸡蛋作为家家必备品,

也是热门选择之一。

很多人觉得它耐储存,

常常往冰箱门一塞或直接室温存放,

甚至有朋友也会问,

鸡蛋在冰箱里放一两个月,

闻起来没异味,

应该没问题吧?

其实,鸡蛋放太久,

即使没到发烂、发臭的地步,

各方面的品质也会下降。

一颗好蛋是怎样变坏的

鸡蛋从外到内分别由蛋壳、气室、卵壳膜、蛋白、系带、蛋黄、胚七个部分组成。

很多人以为鸡蛋壳包得紧,不会放坏。其实,鸡蛋是会呼吸的,蛋壳表面有很多类似我们皮肤汗毛孔一样的小孔,蛋内的水分会通过小孔蒸发,外界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通过小孔也可以进入蛋内。

鸡蛋的品质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存放过程中,维生素B和一些优质脂肪(如卵磷脂)会发生少量损失;水分蒸发,蛋内含硫挥发性成分开始降解,蛋腥味加重。

虽然表面上没啥明显变化,但里面可能已经悄悄发生了质变。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鸡蛋变坏的过程:

在微生物和相关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

“贴壳蛋”:蛋白质系带分解引起蛋黄移位;

“散黄蛋”:蛋黄膜分解,蛋黄散开;

“浑汤蛋”:微生物继续繁殖,蛋黄、蛋清混为一体;

“臭蛋”: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硫化氢、胺类、粪臭素、吲哚等腐败物质,散发恶臭。

鸡蛋最好冷藏保存

鸡蛋的变质速度跟温度有很大关系,鸡蛋喜欢低温环境,在常温下变质更快。

不过冰箱不是保险箱,鸡蛋存储时间过久,会让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滋生。有实验显示[1],取当日的新鲜鸡蛋在4℃的冷藏条件下存放,一个月之后,细菌数量呈指数型增加。到35天时,鸡蛋蛋黄中沙门氏菌的数量涨到28天的53.37倍。

沙门氏菌又被称为冰箱杀手,虽然鸡蛋煮熟了问题不大,但也容易污染冰箱里的水果等其他食物,一些莫名其妙的腹痛腹泻,可能就是它惹的祸。孕妇、婴幼儿和老人等人群,症状可能更复杂和严重。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鸡蛋应在2℃至5℃冷藏,最好在20天内食用。鸡蛋在室温一天相当于在冰箱一周,初冬可自然保存,尽量15天内食用。

四个小妙招判断鸡蛋新鲜度

鸡蛋最好是“一蛋一议”,最怕的是做菜的时候,前面几个蛋都是好的,突然打进去一个坏蛋,或者鸡蛋打进锅里才发现坏了。如果你家囤了很多不知道年岁的鸡蛋,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来判断它是否新鲜:

摸一摸

用手抚摸鸡蛋的外壳,有磨砂感,手感发涩,说明鸡蛋还比较新鲜;如果蛋摸起来非常光滑,那可能放得时间比较长了,最好进一步判断。

泡一泡

把鸡蛋放进水里,平躺在水底,或一头微微翘起,还是新鲜好蛋;一头竖起来的,已经不太新鲜了,这批蛋抓紧吃;直接浮在水面的,基本要坏透了,保险起见最好扔掉。

摊一摊

单独找个碗打碎摊开来看,蛋黄和浓蛋白都鼓起饱满的,说明鸡蛋比较新鲜;蛋黄和蛋清都是平铺散开,比较容易流动,甚至蛋黄直接散开来,那就是不太新鲜。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剥一剥

鸡蛋煮过后,剥一下看看,如果出现:气窝特别大;蛋黄不在中间,在一头露出来,说明蛋已经不太新鲜了,寿命走向倒计时,需要尽快吃掉。

鸡蛋存储有讲究

鸡蛋存储有讲究,这些知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存前不要清洗

鸡蛋壳外面有一层“白霜”,既能防止细菌进入鸡蛋内,又能保持蛋液的鲜嫩。

用水将鸡蛋冲洗后,“白霜”脱落,会造成细菌侵入、水分蒸发,加速鸡蛋变质。烹调前,可先冲洗再下锅。

存放时大头朝上

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及外界温度的变化,蛋白中的黏液素会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脱水变稀,失去固定蛋黄的作用,从而形成“贴壳蛋”。

把鸡蛋大头朝上竖放,蛋头内气室里的气体会使蛋黄无法贴近蛋壳。

冰箱里存的鸡蛋随取随用

低温鸡蛋取出后在室温下会“发汗”,小水滴中的微生物更易透过蛋壳深入到蛋液内层而感染鸡蛋。

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不适宜久放,也不适合再放回冰箱冷藏。

尤其要注意的是,鸡蛋不要放在冰箱门一侧,门上温度波动大,影响保鲜,建议将鸡蛋放在冷藏室内部的恒温区域。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已获授权图片,转载请勿使用

鸡蛋存放时间太久,

营养流失事小,

吃出问题才是真麻烦。

所以,

吃到新鲜鸡蛋最实用的方法,

还是一次不要买太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