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解决重病刑释人员陈某某的安置难题——曾因“植物人”状态、家庭无力承担而被家属拒收,经区、街道组织人员入户释法说理、筹措资金纾困解难,家属思想得到转变,陈某某得到救助,9月底被家属接回家中安置,后续低保、医疗救助等保障也同步推进,这场困扰各方三个多月的特殊难题最终画上句号。
回溯事件始末,安置难题的根源始于一次突发意外。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居民陈某某在某监狱服刑期间,突发脑出血,最终陷入“植物人”状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其刑期2025年7月期满,6月份监狱方就陈某某的相关情况提前通知司法行政部门及所属街道,区、街道两级当即意识到这是一场“既要解家庭之难,也要防社会风险”的特殊安置任务。然而9月4日,当监狱方将陈某某正式送回时,新的难题出现:其家属明确拒绝接收。
期间,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家属的“拒收”源于现实困境:陈某某妻子仅靠摆摊维生,女儿在读中学,父亲是肢体残疾,母亲曾做过脑瘤手术、多病缠身,全家无稳定收入,居住的老房还存在屋顶漏水问题。面对陈某某现状,家属对后续高额的救治、护理费用无力承担,希望得到合理解释和救助。
针对陈某某的特殊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落实区委政法委牵头,以区综治中心联合党委为引挚,组织协调香洲街道综治中心党总支部、片区党支部,拉起一张“跨部门帮扶网”,联合区司法、公安、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召开会商研判会,组建专项工作组反复上门“入户联心”,一边耐心解读安置帮教政策,一边筹措救济资金及启动低保申请、医保办理等。
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工作组最终与家属达成共识,由区、街道及社会帮助其筹集一定救助资金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由家属将陈某某接回现居住地安置,香洲街道及有关部门则持续跟进残疾人等级评定、长期医疗救助等后续保障。9月底,陈某妻子顺利将丈夫接回家中,办理交接时她动情地说:“真心感谢政府没有不管我们,这些资助和后续的帮扶政策,让我们有勇气接住这个家。”
下一步,区、街道将继续依托综治中心联合党组织“资源共用、工作共抓、信息共享”的优势,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让基层治理的温情触角精准触达群众急需处。
南方+记者 彭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