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值此之际,自然资源部公布了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涌现出的一批系统治理、“两山”转化、社会效益显著的典型案例。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10个。包括浙江瓯江源头青田“稻鱼共生”、福建闽江流域“山海共治”等案例,这10个案例主要以江河湖泊流域、重要山脉等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要素,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交出了厚厚的生态账本。
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个。涵盖废弃矿山、生产矿山两类。其中,宁夏贺兰山镇北堡等废弃矿山修复案例,展示了统筹政策和资金、发展“生态修复+”新业态、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湖南郴州宝山铅锌银矿等生产矿山修复案例,展示了矿山企业依法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和源头防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个。包括辽宁锦州红海滩修复、广东惠州红树林变“金树林”等案例,展示了沿海地区协同开展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海洋保护修复生动实践,体现了拓展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的显著成效,诠释了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南方+记者 段江含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