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赚1.07万亿元!六大银行盈利稳增、息差承压

289财经热点 2025-10-31 18:36

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中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加上中国银行此前已率先公布三季度成绩单,六大行三季度业绩披露集齐。

纵览报表,六家大行三季度延续了“盈利稳增、资产质量改善”的主基调,但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仍未缓解。

盈利规模增长 增速梯度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以“头雁”之势,保持稳健的扩表增速。其中,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超过52.8万亿元,继续稳步攀升,增速超8%。资产规模增速超过10%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总量排名紧随其后,其中建设银行增速位居第一,为11.83%。

六大行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业绩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其中,农业银行以3.03%的同比增幅领跑六大行,成为唯一一家增速突破2%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以1.9%、1.08%、0.98%的净利润增速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以0.33%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六大行中“垫底”,但其体量最大,归母净利润为2699.08亿元人民币,换算接近日赚10个亿。

营收端,中国银行以2.69%的营收同比增速居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2.17%、1.97%,建设银行增速最低。

资产质量优化 邮储银行不良率最低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的“健康指标”,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全面下降,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其中邮储银行不良率0.94%,延续了多年来的低位运行态势,保持行业最优。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介绍,该行积极应对零售贷款资产质量阶段性压力,主动调整风控策略,重塑流程、优化模型,加大风险制衡约束和化解处置力度,风险态势平稳可控。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该行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指出,该行动态优化授信管理机制,加强重点领域资产质量管控,稳步推进不良化解,提高清收处置质效,多措并举保持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和1.26%,均较上年末有所改善。

在风险抵补能力方面,六大行同样表现亮眼。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295.08%,在六大行中居于首位,交通银行提升8.03个百分点。

息差分化加剧 收窄成核心挑战

“银行们”的三季报显示,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六大行前三季度净息差区间为1.20%-1.68%,同比降幅收窄至8-21个基点。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净息差方面,邮储银行以1.68%的净息差保持优势,该指标居于六大行首位,但同比仍下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1.26%和1.36%表现稳健,中间业务的增长对冲了息差压力,如中国银行的跨境结算、邮储银行的财富管理等业务贡献了部分增长。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境内银行业机构净息差普遍承压。该行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推动资产负债业务提质增效,努力稳定净利息收入。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面临较大压力。

通过压降负债成本(存款利息)已成为行业共识。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表示,2024年以来,挂牌利率调降、手工补息规范推进、同业活期存款定价规范等因素对银行业负债成本下降起到显著效果,同时大部分银行企业借此机会主动强化负债定价管理。展望而言,负债成本的压降仍是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肖斐斐预计,息差环比将进一步企稳。

市值排名生变 合计派息2000亿元

自8月上旬农业银行首次问鼎A股流通市值冠军以来,其股价持续攀升。9月4日,农业银行总市值强劲攀升,成功超越工商银行,成为新的“宇宙行”。截至10月31日,农业银行总市值达到2.786万亿元,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认可。

根据各家银行确定的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拟每10股派息1.414元、1.195元、1.858元、1.094元、1.230元和1.563元,合计派息金额高达2046.57亿元。

分红规模超2000亿元、股息率普遍超5%,凸显六大行的长期配置价值。

尽管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六大行通过规模扩张(总资产近218万亿元)和业务多元化维持盈利韧性,印证了国有大行“压舱石”作用。

市场将持续关注其转型成效与息差拐点信号。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分析,近期关税不确定性催生防御性配置需求,银行板块重回上涨,红利价值再受青睐。结合多维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南方+记者 黎华联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