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龄禁区!72岁患者成功移植造血干细胞,珠海医生解读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9:16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记者从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获悉,该院血液内科近日成功为一名72岁高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

病例介绍

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周麻木

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据介绍,患者李先生2024年9月在外地探亲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周麻木,在外院进行了头颅MRI检查显示左侧颞枕部颅骨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提示恶性肿瘤转移可能,建议行颅脑肿块切除术。

同年10月,李先生到中山五院就诊,并进一步完善颅脑增强MRI复查,发现除原发部位肿块外,还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后,血液内科团队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老年人,因其起病隐匿,常以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中山五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景勃介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患者自身健康的血液干细胞进行骨髓重建,具有无需配型、排斥反应少、并发症可控等特点。

徐景勃表示:“该患者身体机能弱、移植风险高,对医疗团队的诊疗方案、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防控均是严峻考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象恢复所需的时间短,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与患者、家属协商后,决定为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过程

开展骨髓形态学、遗传学等检查

制定个体化骨髓瘤诱导化疗方案

确认开展手术后,中山五院血液内科医生汤美雯为患者快速完善骨髓形态学、遗传学等精准检查,很快明确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危险分层,随后与陈楠副主任医师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的骨髓瘤诱导化疗方案。

治疗前后对比。

经过医护人员4个月的照料,李先生的骨髓瘤完全缓解,并顺利完成了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经过规范化治疗,李先生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21天顺利出仓。据悉,这是目前该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最高龄者。

徐景勃表示:“本次成功移植,标志着我院血液内科移植团队在高龄血液疾病治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突破了传统认知中‘高龄禁区’。”


“珠海大健事” 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