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广西工人小杨在作业时误吸硫化氢气体,失去意识从4米高的平台坠落,跌入高温化学液体池,造成脾脏破裂和全身严重烧伤。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小杨生命垂危,烧伤并未得到控制,遂紧急转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下称“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寻求救治。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与团队合作抢救患者。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与团队合作抢救患者。
烧伤创伤作为一种灾害性意外事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早期救治尤为重要。2023年,市红会医院牵头成立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烧伤创伤救治联盟,为烧伤患者开辟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
01
构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网络
在受伤的一周时间里,小杨一直在生死边缘挣扎。小杨被送进医院时,情况十分危急。他从高处摔落,除了全身60%的化学烧伤外,还伴有因跌落导致的内脏挫伤,救治难度极大。
如果把血管比作连接水龙头的管道,那么当人体遭受高温刺激时,这些“管道”的通透性会增加,就像管道漏水一般,大量的液体、电解质和血浆蛋白会从血管中渗出,流入腹腔、胸腔等部位,导致全身像吹胀的气球一样逐渐肿胀。随着血管内液体的流失,血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脓毒症休克。
当地医院优先处理了小杨的脏器破裂问题,但烧伤未能及时救治。受伤五天后,小杨病情再次恶化,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一度被下达了“死亡通知书”。
在事故发生后的第六天,小杨被紧急转入市红会医院的烧伤整形科。在这里,医生们倾尽全力,经过连日不懈的精心救治,终于将命悬一线的小杨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检查患者伤势。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检查患者伤势。
2022年6月,市红会医院成为广州市区域急救医疗中心和烧伤类疾病定点收治医院。次年7月,医院牵头成立了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烧伤创伤救治联盟,联合广州地区11个区指定的烧伤创伤类定点收治医院和区域内相关省部属医院,采取临床技术推广、重症伤员绿色通道转诊、专家资源快速下沉救治等举措,提升广州地区的烧伤创伤重症救治和早期处理能力。
“联盟的目标是努力降低严重烧创伤病人的死亡率,同时降低严重烧创伤病人的致残率”,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表示,建立区域内重大疾病联动救治机制,共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共享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可以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2023年,市红会医院牵头成立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
2023年,市红会医院牵头成立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
李孝建举例,一旦某区发生烧伤创伤事件,市红会医院专家资源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快速下沉——使用5G技术,提供24小时远程网络会诊;救护车24小时开放,开通重症伤员绿色通道转诊,以确保受伤患者得到省内最好的治疗和救护。
02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烧伤绿色通道
为了给小杨开辟一条“生命通道”,烧伤整形科医生们必须攻克创面和腹腔感染、脏器损伤、脓毒症休克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和时机成为一道难题。
针对小杨的复杂病情,烧伤整形科制订了一套详尽的诊疗方案,不仅涵盖了烧伤科的专业治疗,还整合了胸外科、普外科、血透室等多个专科的协同作业。小杨先后接受了6次植皮手术,经过81天的治疗,其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虽然烧伤后的皮肤不可能完全复原,但我相信医院已经尽量做到了最好的修复。”如今,小杨出院已有一段时间,他认为得益于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自己得到了科学的救治,皮肤的恢复情况也比预想中好。
李孝建表示,烧伤创伤的早期救治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严重烧伤的患者,救治成功后可能会面临功能障碍的问题,“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更要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及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以及在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障碍。”
但是,由于重度烧伤的患者发病率低,很多医院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烧伤科,因此重度烧伤患者很多时候,第一时间得不到专业的救治。而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便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2023年,市红会医院牵头成立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
2023年,市红会医院牵头成立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联盟。
所谓“一体化”,就是将烧伤治疗规范化、流程化,并把涉及的多个专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救治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从患者受伤开始,到康复、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全过程,都要纳入一体化救治体系的范畴。
李孝建表示,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临床技术和治疗水平较高,以市红会医院为例,危重烧伤的救治成功率总体已达到95%以上。同时,港澳地区在烧伤创伤科研方面较强。因此,联盟的建设打破了地域间的限制,可以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联动起来,并建立特殊绿色通道,以解决转诊、航空救援等通关问题,打造一个高效协同的烧伤创伤救治网络。
03
攻克专业护理和心理关怀难题
在经历了生死攸关的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仍需面对重重挑战。烧伤导致皮肤失去其天然的保护屏障,从而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在此情况下,如何做好患者伤口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因无法自行活动,不得不长时间卧床。然而,身体后侧的创面若长时间承受压力,不仅会延缓愈合进程,还可能加剧感染。因此,定期为患者翻身,使身体前后两侧的创面交替承受压力,是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翻身床虽然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但操作起来既费时又复杂,频繁的人工翻身还可能增加植皮移位的风险,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适。悬浮床利用气体滚动悬浮的原理设计,能有效减轻创面压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床。然而,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而言,长时间使用悬浮床可能会引发坠积性肺炎的风险。
面对这一护理挑战,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护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交替使用悬浮床与翻身床的护理方法。白天,他们使用翻身床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少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到了晚上,则切换至悬浮床,以促进创面的愈合,有效改善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爪形手”是烧伤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患者手背若遭受深度烧伤,五指可能会不可控地向下扭曲,形成类似“鹰爪”的形态,这对手部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为此,护理团队每日不懈地协助患者将五指逐一展开,这样的早期介入有助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提前矫正并恢复手部功能。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为患者清理创面。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为患者清理创面。
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长陈丽映表示,护理团队的任务不仅限于“救命”,如在治疗的每一个阶段,前瞻性地考虑患者的未来需求,实施预防性的干预措施等,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生活,如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团队不仅要负责日常的换药、排痰等基本护理工作,还要提供心灵上的慰藉和关怀,帮助患者渡过心理上的难关。
目前,市红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专科总床位数达到108张,亚专科建设完善,开设了粤港澳大湾区唯一24小时开放的烧伤急诊,配套烧伤与创面修复中心、瘢痕与激光整形中心作为门诊,设置烧伤普通病区、烧伤整形病区、烧伤重症监护病区等,建立了完整的烧伤救治体系。
撰文:厉思璇
通讯员:胡颖仪 孙冰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