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以强县为导向 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奋进百千万 聚力新突破

作者 邱茜 2024-11-26 20:33

11月26日南方日报《奋进百千万 聚力新突破——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媒体报道·高州篇》。

11月26日南方日报《奋进百千万 聚力新突破——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媒体报道·高州篇》。

今年以来,高州锚定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目标,坚持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强、城乡做旺的根本思路,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今年,高州被确定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多个省级试点县,用活用好诸多先行先试条件,一项项改革创新实践落地见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履加快。

高州城区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

高州城区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

强县

招引超千万项目38个

“正式投产!”11月18日上午,位于高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中财管道广东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生产车间里生产线动了起来。

这是省重点项目,也是高州招商引资工作里程碑式的重大项目,还是佛茂产业合作园成立后引入的第一个签约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一期投资2.3亿元,年产5万吨新型塑料板、管、型材,满产后年产值15亿元,创税6000万元。

首次接触到签订投资协议仅用半年;正式动工到首条生产线试产仅用半年;试产到一期正式投产仅用半年。这个近年来高州招引的最大工业项目,半年一个质的飞跃。

中财管道广东生产基地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产后年产值15亿元,创税6000万元。

中财管道广东生产基地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产后年产值15亿元,创税6000万元。

“一把手”招商、“拿地即开工”、“多对一”服务……这些彰显高州速度和高州诚意的举措,为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发展不能走虚的路子。以强县为导向,制造业是县域经济最大的底气。”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把工业做大”是高州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

今年以来,借力佛山帮扶高标准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园区面积1.27万亩。高州还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7家企业“拎包入驻”,开园即满租。

高州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7家企业“拎包入驻”,开园即满租。

高州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7家企业“拎包入驻”,开园即满租。

招商引资方面,始终坚持产业集聚效应,捉“大鱼”“活鱼”。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高州引进并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的超千万元招商项目38个,协议投资总额约64.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1个,协议投资额约28.38亿元。

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又引进一批,前三季度,高州规上工业增加值23.03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这块短板,加速补齐。

优镇

打造一批名镇名品

走进高州市石鼓镇,“渔网小镇”元素无处不在。渔网主街、渔网市场上,小货车来来回回搬运出货忙。另一边,龙头企业九如网业,高速运转的机械正源源不断地将原材料拉丝织网。这家企业可生产6个系列30多个品类的渔网渔具,销往全国。

高州投资1.2亿元打造“渔网小镇”,小镇内渔网渔具年市场交易额约3.8亿元。

高州投资1.2亿元打造“渔网小镇”,小镇内渔网渔具年市场交易额约3.8亿元。

石鼓镇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渔网渔具集散地,今年以来,高州投资1.2亿多元,通过改造美化旧街巷、活化提升老旧建筑,打造了集产业、贸易、餐饮、文旅于一体的“渔网小镇”特色镇。小镇已发展大型渔网生产企业2家、生产厂家7家,渔网编织专业村2条,渔网渔具商铺43家,从业人员1.2万人,年市场交易额约3.8亿元。

聚焦镇域提能,高州投入资金3亿元对25个镇街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推进雨污分流、街道黑底化、推进绿化亮化美化等。服务配套方面,改造提升镇街农贸市场28个,每个圩镇建成1至2个公园,镇的品质提起来了。

渔网小镇将探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渔网小镇将探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去年建成曹江“高凉墟”的基础上,今年又打造了集产业、贸易、餐饮、文旅于一体的“渔网小镇”特色镇。

目前,高州拥有12个省级专业镇,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其中,根子“中国荔枝第一镇”、分界桂圆加工专业镇、石鼓渔网渔具专业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富民

新业态激活动力源

走进荷垌村,全面黑底化彩虹村道如同一条链子,把沿线耀南耕读公园、竹林秘境、双孖木龙眼母树生态保护园等精彩节点串珠成链,这条曹江河畔的村庄里里外外都变了模样。

8月末,荷垌村农副食品加工项目正式签约,村中百年传承的老手艺“曹江大头菜”迎来新发展。项目预计投资3800万元,建成预计年营收超2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

高州市曹江镇荷垌村面貌蝶变。

高州市曹江镇荷垌村面貌蝶变。

荷垌村是高州重点打造的“鉴江印象”示范带上的重要节点。近三年来,示范带沿线热潮涌动:建成富硒水稻、番薯、淮山薯等超千亩现代种植基地7个、省级生产专业镇村7个,直接带动超20万农民就近就业。

高州列出54条乡村振兴重点村名单,一村一策,以典型村培育工作为抓手,让乡村旺起来。

荷垌村村民休闲生活。

荷垌村村民休闲生活。

高州还通过探索“文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模式,举办系列“村赛”,发展旅游经济、庭院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形成了柏桥“荔博园”、储良“龙眼坊”、滩底“农家院”等精彩节点,带动超1500个摊位出街,拉动销售额445万元,推动多个农文旅新IP崛起,一幕幕新消费场景火热出圈。

滩底村民打造发展庭院经济,群众增收200多万元;分界镇“杏花研学”吸引学员1.2万人次,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眼之所见,这一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价值被挖掘,新业态激发起乡村生命力。

今年夏天以来,滩底村举办丰富的活动,美丽乡村引流30万人次,庭院经济活跃。

今年夏天以来,滩底村举办丰富的活动,美丽乡村引流30万人次,庭院经济活跃。

案例

“方寸地”成“聚宝盆”

“蜂蜜瓶子又要进一批了。明年还要多养几箱蜂,都不够卖!”国庆假过后,滩底村兆栋蜂蜜店的老板何兆栋一边忙着清点库存,一边算着增收账,“嘿,平均售价35元一斤,比去年高了10块,不到半年收入就高了一万多元呢!”

村中,像何兆栋这样利用农家小院发展起庭院经济的有三十多户,当中,有普通自营的也有与强村公司合作经营的。“开业数个月以来,单日最高营业额超5万元。”茂捞捞餐厅负责人说。

滩底村是茂名荔枝核心产区之一,茂名四大古荔园之一的滩底古荔园坐落于此,去年以来,滩底村的庭院群落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150多栋农房按照岭南风格进行提升,村庄有了精气神。

同时,发动村民打造庭院经济,由强村公司统一经营,以“强村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在各级的支持下,今年夏天以来,滩底村开始举办各式活动,百人吃荔大比拼、滩底嘉年华、全民徒步节、“村K”歌唱比赛等,半年以来,吸引多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妥妥的顶流村。

如今,滩底村庭院经济户从最初的9家发展到33家,国庆节前,首家乡村民宿业也开业了,小小自然村里吃喝玩乐宿都全了。庭院经济带来的纯收益从去年的30多万跃升至2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预计,庭院经济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现在咱们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约1万元!”泗水镇大联村村干部曾永锋说,滩底村农家方寸之地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撰文:邱茜 通讯员 周荣鑫 杨伟健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