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四会: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绘就“村美、人和、共富”乡村振兴画卷

作者 刘宇恒 2024-08-16 06:30

走进四会市石狗镇,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山水秘境,游人如织;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宜居宜游。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四会凝聚起奋进伟力,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扎实抓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四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绿美乡村,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江谷镇三角梅基地花艺馆。四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江谷镇三角梅基地花艺馆。四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思维创新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近日,威整镇夜兰花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该交易中心成立后,将带动500多户农户参与夜兰花种植,增加夜兰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近年来,四会注重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擦亮四会沙糖桔“金字招牌”,加快沙糖桔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已全面建成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四会已认证名特优新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2个(四会沙糖桔、四会贡桔),“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2个(广东柑桔示范基地四会顶峰沙糖桔示范基地、四会翠田沙糖桔示范基地)。2023年,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产值达21.93亿元,超1万农民参与沙糖桔产业化经营。

“科技养殖”转型升级,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四会共有3800余户渔业养殖户,过去主要依赖于传统养殖技术,2022年下半年起,四会推广应用5G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智慧传感、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迳口镇、大沙镇率先打造出智慧渔场信息平台,对镇域内渔业养殖情况进行数字化管理,辅助养殖户生产决策,促进产品产量及品质提升,提高养殖户收入。

以往,河流水源污染、池塘藻类繁殖等外界因素时常破坏水质,引发鱼苗大面积死亡。如今,养殖过程已实现实时环境监测、自动增氧投喂、风险预警等精准控制和智能管理。四会还致力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渔业。

以大沙镇为例,2023年,国资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回租集中连片1200余亩养殖池塘,交由镇政府与市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规划升级改造,引进龙头企业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租开发。该养殖基地以鲈鱼养殖为主,年产量可达840万斤。未来,基地还计划发展成为集育苗、商品鱼养殖、深加工、垂钓观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体,带动当地就业,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大沙镇养殖鱼塘片区。四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大沙镇养殖鱼塘片区。四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此外,四会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引进补链延链强链和联农带农效益好的优质农业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上半年,累计新引进锦鲤养殖、澳洲坚果产业等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5.24亿元,现5个项目均已动工建设。

以威整镇夜兰花产业为例,瑞威农业等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落地投产,将夜兰花与威隆月饼、威整云吞结合创新,促进了夜兰花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拓展。

未来,四会还将大力提升项目落地建设保障能力,全面做好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动工、投产的“一条龙”闭环跟踪服务,让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出效益。

营销赋能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父亲节,四会举行“父爱如兰”文化周暨兰花“12221”营销活动,围绕四会兰花“蝶变之路”“文化之美”“融合之道”借节造势,展示“父爱如兰”品牌文化的活化与延展。

活动中,四会紧抓父亲节营销热点,将“父亲节送四会兰花”打造成为“中国式浪漫”,将“父爱如兰”打造成为全民参与的“全城花事”。

从打造品牌到流量变现,四会始终用实际行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底,四会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52家,已建成“桔子小镇”“百花园”“铁坑村”等一批农文旅结合的休闲园区。辖区内江谷镇、威整镇、黄田镇、石狗镇分别上榜2019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名单。“四会市原乡岭南田园风光游”荣获农业农村部推介2023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

其中,“四会市原乡岭南田园风光游”以桔子小镇为起点,沿途经过绿樱庄园、铁坑村、石寨村,最后到达威整奇石河景区。古村落与现代园林交织,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如花似锦的美丽乡村图景,让游客能充分体验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民间文化。

上半年以来,四会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以贞山鳄鱼、石狗兰花、黄田沙糖桔等特色产业为亮点,串联起多条旅游线路。在四会,既能观摩鳄鱼养殖,也能学习现代园艺文化。“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周边城市乃至全省各地的小学、中学组织前来这里研学。”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环境整治

建设生态宜居绿美家园

今年上半年,四会全市动员4万余人次参与县城绿化、圩镇绿化、乡村绿化,种植各类苗木约8.7万余株,绿化美化面积约1500亩,投入资金约819万元。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四会始终坚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工作,收获颇丰。

四会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组织县级“别动队”持续开展常态化督导,落实镇村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责任。同时,通过“2+1”(即每季度前2个月小考加1个季末大考)考评模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等作为考评组成员,每月开展考评排名,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倒逼各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到位,并根据考评成绩对优秀镇街给予资金奖励,确保资金发放到镇村,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上台阶。

在“美丽肇庆·美好家园”建设攻坚月行动期间,四会全域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破烂牛栏猪舍、断壁残垣216处,整治面积19166.87平方米;清理积存垃圾4832处、乱搭乱建465处、河塘沟渠965处;在肇庆市“双美行动”交叉检查验收工作中,四会市获得93.80分,达到优秀等次。

此外,四会协同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当前,全域内农村卫生户厕约66305座,普及率97%以上,建成卫生公厕512座,基本实现按需配备。截至2024年上半年,四会市已累计完成1191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占比73.47%;累计建成2233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

如今,四会全域自然村已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9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累计创建“四小园”生态板块5973个,种植苗木86811株,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10081户,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

四会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郑文和表示,下来,四会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将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推动“三农”工作出新、出彩、出亮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奋力谱写四会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南方+见习记者 刘宇恒

实习生 许越

通讯员 焦珂昕 罗海晴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