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深圳打造“汽车城”,多项目标提前一年“超标”了

作者 李荣华;朱洪波 2025-02-25 19:39

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时提及,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6.9%,领先于全国47.6%的平均数据。

而且,对比《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及的多个2025年目标,到2024年底,深圳已提前实现。

渗透率: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

如何形容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普及之快?

此前的11月29日,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75.9%,可见,最后一个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增长了一个百分点。

76.9%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数据,意味着深圳每100辆新上牌的汽车中约有77辆是新能源汽车。

此前2023年底,覃伟中透露,深圳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7.9%。也就是说,2024年一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猛增9个百分点。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2024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2万辆,新车渗透率高达76.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26.9万辆,占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8.6%。

从全国有限数据来看,深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处于领先水平。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达47.6%;另据广西日报报道,柳州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6.1%。

产量:全国范围领先,占全国22.3%

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渗透率高,产能规模高,助力深圳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城”。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介绍,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占全国22.3%;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圳发布”有更具体的消息。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93万辆,继2023年首次夺得榜首后,卫冕“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也就是说,中国当前每四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深圳造”。

深山特别合作区逐步成为一座汽车新城。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捷报频传: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西地块已经实现了双班生产,日产整车达到1300辆,显示出强大的生产能力。

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介绍,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48.8%,突出了深圳的外向型经济、产业出海的特征。

背后:政府企业携手做强产业

2024年,深圳政府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医药和医疗器械三个重点产业办公室;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设立百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加力实施“两新”工作,带动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1.0%;打造“超充之城”,建成投用超充站1030座、充电桩超42万个,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区域来看,表现最抢眼的区域是深汕特别合作。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2%。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深圳做强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深汕还将开工建设深汕比亚迪三期等2个百亿元级项目。

截至2024年底,深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2700家。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也离不开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贡献。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里程碑式地达成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此成就的新能源车企。全年,比亚迪全年产量同比增长41.34%达430.4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是深圳城市产量的1.5倍。

未来:“汽车城”建设指标多项提前完成

2023年出台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70%;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0万个,超充站300座。

截至2024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293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6.9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76.9%;建成投用充电桩42万个、超充站1030座。

从上述数据来看,深圳已经完成上述大多数重点指标。

2025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圳将大力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交通运输清洁化水平,新推广新能源汽车30万辆以上。

撰文:李荣华

摄影:朱洪波、鲁力、黄靖逵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