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事迹公示(二)

作者 许宁宁 2025-03-10 07:00

根据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要求,为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现将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予以公示。

以下为部分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人选事迹:

陈科简要事迹

陈科,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近8年来,带领陈科蓝领创新工作室团队开展岗位创新300多项,攻克12项行业难题,获得专利授权100项积小改善为大创新,为企业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65亿元,领衔技术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改造成果获得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奖励。积极开展创新技能传帮带,指导培育了16名员工技术技能进步。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沈仲灯简要事迹

沈仲灯,男,汉族,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韶关市翁源县农康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工程师。多年来深耕现代农业和农业种业领域,通过田间试验成功选出30多种优良品种并推广,持续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实现高效、优质农业生产。组织成立农业托管中心、种苗繁育中心,参与托管农作物面积累计超过20万亩次,促进种植户增收超过3000万元。牵头成立农业经营主体,举办多场农业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200人次,吸引培养46名返乡创业青年、乡村工匠和育秧育种产业骨干加入。2022年起连续三年组织举办广东省种业大会粤北翁源分会场活动,展示新品种570多个,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

杨柳辉简要事迹

杨柳辉,男,汉族,1978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五班班长,高级工程师。坚持扎根基层27年,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技术技能。近5年来,顺利完成268次重要保供电任务、352次风险处置应急任务、500多项电网工程建设任务,确保粤东电网主干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曾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黄子锋简要事迹

黄子锋,男,汉族,1998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多次参与公司技术攻关项目,解决国内“卡脖子”的硬核产品和关键技术。带领团队攻克柔性材料加工领域多道工序难点,成功打通软材裁切专用刀具的生产流程,并建立自动化裁切产线。成功开发硬质合金圆片刀具全系列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钟孟捷简要事迹

钟孟捷,男,汉族,198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工会专职副主席,化工工艺工程师。专注电解铜箔工艺研发,参与《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极薄电解铜箔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双面光4.5μm新型极薄锂电铜箔开发及产业化》《电化学储能电池用高抗拉极薄电解铜箔生产工艺及产业化》等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带领的技术部门获得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张春梅简要事迹

张春梅,女,汉族,1978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梅州五华红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创“红山模式”,从2002年起承包60多亩荒山,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公司+农户结合、村民同步发展相结合,走生态循环发展道路,让荒山变金山,2009年“红山模式”被定为广东全省推广学习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走联农带农、共同致富路子,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每年帮扶群众200多户、增收800多万元。曾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罗国平简要事迹

罗国平,男,汉族,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科技部热控资深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技能出众,创造“给水调节阀与变频给水泵串耦控制法”解决了调节阀与变频给水泵切换停顿和水位调节问题。主持或主要参与30余项技改,参与项目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9项,为企业创效超4000万元。2021年以来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创效2000多万元。积极带徒授课,3名徒弟已走向重要岗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技术能手、省劳动模范、“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等荣誉。

苏灿简要事迹

苏灿,男,汉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运行二部生产监督。投身炼油事业29年,提炼出10项先进操作法为业内广泛应用,提出10余项“金点子”为企业每年降本增效3000万元以上。带领团队完成45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38项,挖潜增效约2.95亿元。创新提出“典型案例示范法”培训方式,带领团队培养技能专家3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0人。积极履行省人大代表职责,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提出改善交通管理等建议并推动有关问题有效解决。

白新涛简要事迹

白新涛,男,汉族,1977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主任,工程师。参与研发建成国内首条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是行业唯一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示范项目”的生产线。带领创新工作室制作推广智能坡口切割工作站、小型轨道式焊接机器人、构件成品智能喷码机器,提高下料、焊接及油漆效率。主导完成设备改造、工装优化、材料节支降耗等技术革新项目30余项,每年节约成本约600万元。建设焊工、铆工培训中心,培养出1300余名焊工,其中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者2名、技师58人。

祝媛简要事迹

祝媛,女,汉族,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储能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累计申请锂电池专利260余项,承研3项国家标准,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7项产品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参与建设的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材料实验室获评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主导开发的“方形高容量锂/亚硫酰氯电池”产品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满足TPMS(胎压监测系统)要求的锂-二氧化锰电池实现从原材料到制造全过程国产化,获得202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王治玺简要事迹

王治玺,男,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导向,带领生物指纹识别超薄贴合技术攻坚团队不懈奋斗,创新性提出超薄玻璃+超薄贴合胶水的解决方案,攻克多项设计、材料和工艺难题获得行业头部企业认可,建立超薄贴合技术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高精度性能检测体系,量产至今产值累计超过24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柏威简要事迹

陈柏威,男,汉族,1993年12月生,群众,大专学历,汕尾市丰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生产应用(丝苗米种植)专业工程师。2017年创立汕尾市丰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农机推广+市场”的运作模式,为种植户开展育秧、机械插秧、施肥、病虫害、收割、烘干等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近年来累计开展社会化服务超10万亩。带动乡亲们种植优质水稻,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价格低”的难题,带动周边农户每亩增收200多元。获省劳动模范、省乡土专家、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荣誉。

张健霞简要事迹

张健霞,女,汉族,198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水乡分公司洪梅营销服务中心经理。坚持扎根基层,以“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为宗旨,服务广大客户群体。打造“张健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劳模精神。创新提炼多种业务运营工作法和效能提升管理法,带领团队卫冕“9年冠”。疫情防控期间深入到医院、隔离点支撑通信保障,确保“生命线”畅通,为科技防疫贡献力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建功女能手、广东好人等荣誉,有国家、省市及本系统荣誉140多项。

李政简要事迹

李政,男,汉族,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扎根技术一线,专注工业设备研发,累计获得国家专利70项。成功研发出多工站PCB微钻头加工机,使得微型钻头加工机形成国产化,项目收益近10亿元,填补该设备领域的国内空白,获评省首台套重点项目,为业内企业降低40%的生产成本。研发“五轴精密数控刀具磨床”,实现了国产替代,并主持完成该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产品量产累计收益超1.5亿元。发挥劳模精神的榜样力量和担当,在公司成立了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担任带头人,培养大批高技能技术工匠人才。

韩裕生简要事迹

韩裕生,男,汉族,1972年08月生,群众,大专学历,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工会打造成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建立完善的企业工会组织架构,将工会组织延伸到各车间,公司职工工会入会率100%。累计表彰公司三八红旗手190人次、劳动模范220人次。帮助2660名职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600多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累计帮扶家庭困难职工1800人次,发放慰问金470余万元;向因重疾致困的职工228人发放救助金146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与工会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广东省职工服务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马宏亮简要事迹

马宏亮,男,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药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总监,制药高级工程师,获得发明专利6项,制定团体标准12项,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马宏亮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实现信息化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成功攻克45项技术难题,助力相关产品年销售额近10亿元,推动了中药产业数字化与高质量发展。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率先研究建立了硅元素防控中药材重金属超标技术体系,积极推广中药材绿色种植技术,培训农户3800多名,成果推广超万亩,助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农户收入增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他兼任广东省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与质量追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6项社会职务,为推动全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获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米雪梅简要事迹

米雪梅,女,汉族,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大学本科学历,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始终心系群众,在全国两会上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发言获得广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提交关于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27件,其中“牢记嘱托推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她到基层开展宣讲50次,动员身边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她提出的工艺工程改进方案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推动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每年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更是深受企业职工好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外来农民工代言人的高尚情怀。获“同是中山建设者”百佳流动务工人员、中山最美建设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入选2023年中山好人榜。

李爱婷简要事迹

李爱婷,女,汉族,1983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门蓬江区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爱婷先后担任客户经理和营业厅店长7年,获客户100%好评;担任两任支局长9年,经营任务100%完成。她坚持以人为本,用关爱带动激情,打造最强团队,以匠心铸就行业新典范。秉承“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担起“让信息化‘走’进百姓家”的使命,率先在全省提出“数字乡村平台助力基层治理”。她持续深入群众,服务百姓,带领团队奔走在乡镇村间,协助政府优化AI监控盲点,积极推进“行政村公众号”,助力农村基层治理更加智能精准,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帮助当地政府打造平安乡村示范点。她坚持“以服务促发展”的经营理念,助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把服务前置,用高质量服务带动高质量发展,吸引其他省分公司争相学习。

胡流云简要事迹

胡流云,男,汉族,1973年6月生,群众,硕士学历,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中心总监,正高级工程师,江门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获评“广东省食品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卓越领导者”。他深耕保健食品领域,勇挑重担,担任多个重大技术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企业赢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与南昌大学合作的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导的多个项目也斩获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有力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他参与开发的多款产品荣获广东省食品行业优秀新产品奖、名牌产品称号等。他重视知识传承,发表12篇论文,获5件发明专利,撰写的专业技术分析报告为同行业提供了宝贵参考。他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多能工培养机制,兼任高校导师,为行业培养后备人才。

黄小红简要事迹

黄小红,男,汉族,198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主任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黄小红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技术精益求精。在生产工作期间,他主动带领车间员工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多个项目实施中,他提出的多个工艺改进方案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成立黄小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获得3项实用型专利,平均每年培养一到两名技师,多人在省市级的技能竞赛中获得殊荣。他带队攻坚克难,提高生产效率。积极组建车体“青年先锋队”,带领团员青年高效率推动各个项目的生产进度。近几年,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了20项以上的创新攻关工作,一项获得中国中车集团现场成果发布“二等奖”,一项获得广东省第三届质量提升活动(EQA)大赛一等奖,总体生产效率5.8%,辆均用人成本、生产物料及能耗成本大幅降低。

吴联权简要事迹

吴联权,男,汉族,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阳江翌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高级工程师。从生产车间熔炼工干起,二十多年来深耕一线。2014年,他带领团队仅10个月就完成了公司年产5万吨纯镍量镍合金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创造了阳江市重点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奇迹。他带头攻破多个行业“卡脖子”难题,如优化矿热炉冶炼新工艺,实现连续十年炉况运行良好的行业新纪录;首创矿热炉+回转窑(RKEF工艺)保铬、保硅冶炼先进操作法,取得较好环保效能;主导建设的《阳江翌川金属用户侧储能项目》是广东省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和全国冶炼行业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对推动当地绿能、绿色经济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他先后主持完成技术创新项目45项,2项荣获省科技重大技术专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专利50项;他参与开发的产品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广东省名优技术产品。

周列简要事迹

周列,男,汉族,1966年11月生,群众,高中学历,阳春市马水镇谭武村农民。扎根农村,发挥自身技术等方面优势,引领村民走养殖致富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社会发展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养猪协会和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热诚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优质服务,有效解除养殖户困难。带头推广使用沼气等生产新技术,减少污染,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新丹育”系列种猪养殖等新技术,开展养猪、养鱼等综合经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农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应用,提高农民养殖整体素质。他致富不忘社会,大力弘扬扶贫助困传统美德,带头捐款捐物建桥修路,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帮助特殊困难群体。

陈可营简要事迹

陈可营,男,汉族,198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导与外方合作的油田试生产问题攻坚,发现并解决问题1000余项,保障项目如期投产。主导完成海油首个“5G+海上油气智能平台”项目实施,通过开发7个智能子系统,提升工作效率12%。在“摩羯”台风造成FPSO船体失位的情况下,带领团队首创“浮筒注水+悬挂配重”技术,106小时实现国内首次非常规状态下的单点自主解脱作业。他攻克5项风电并入微电网的技术难关,主导完成我国首座半潜式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他创建创新工作室,带队开展技术难题攻关95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专利126项,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工作室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他针对海洋油气生产绿色数智化设计与应用的个人工作法入选全总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黄计杏简要事迹

黄计杏,男,汉族,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化工二部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高级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两台聚丙烯挤压机试车任务,打破国产机组试车纪录,降本约2000万元。他带领团队完成两套聚丙烯装置生产准备和投料开车“三查四定”、设备试运、联锁调试,均一次开车成功,实现Spherizone聚丙烯工艺独立自主开车。带领团队优化操作,提升装置运行平稳率,35PP装置荣获广东省能效领跑者称号,20PP装置荣获巴塞尔专利商2022年度全球标杆调查第一名。他牵头开发61个树脂产品,生产新专产品约227.86万吨,累计增效约4.56亿元。疫情防控期间成功生产万余吨医疗防护服原料M2735,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组织开展国产聚丙烯和聚乙烯催化剂工业化试用试生产,打破了有关工艺技术垄断。

林家如简要事迹

林家如,女,汉族,1980年9月生,群众,大专学历,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经营管理专业工程师。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乡村好青年、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五一巾帼奖、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优秀带头人、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林家如心怀振兴家乡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梦想,毅然放弃了在广州工作多年的高薪单位,返乡承包田地,开启投身农业的新征程。她不忘初心,与本地11个村委会大力开展帮扶合作,帮助有关群众增加收入,推动2500多亩丢荒耕地种上农作物,帮助6个村委会创建丝苗米品牌,推动脱贫群众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多重收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深入了解本地职工群众呼声,促进职工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她创新思路,积极推广“高端香稻+禾虫”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提高稻米产业附加值。

岑静芸简要事迹

岑静芸,女,汉族,1981年5月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研究院产品及技术服务管理室主管师,研究员。她开发聚烯烃新产品20个,万吨级拳头产品7个,为企业增效近10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1项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项、1项分别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项获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勇挑重担,成功开发涉及环保、水利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土工膜专用料,催化剂活性提升100%,合格产品生产率从21%提高到80%,填补国内空白。牵头制定该领域合成树脂行业标准与制品国标,主持开发的汽车油箱料等产品实现国产领域突破。她大力组织技术攻关,实现HDPE大中空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显著提升;主持研发耐堆码中型中空专用料,有效解决该类现有材料偏软发黄等问题,率领团队获得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廖志略简要事迹

廖志略,男,汉族,1993年06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坚持产业创新,创立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团队攻克化橘红嫁接改良、自动化设备研发等关键技术,推动制定种植加工等10多项行业标准,带动全产业链产值从39亿元增至102亿元。他深耕非遗传承,历时10年走访化州16个乡镇200多个村庄及多地文博机构,收集和整理了化橘红相关资料,推动建成首个化橘红博览馆。创新“非遗工坊+短视频”模式,创作非遗技艺短视频播放量超5亿次,开创“农业IP+短剧经济”新模式。创新联农机制,他首创“合作社+公司+基地+协会+村委会+农户”六位一体模式,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覆盖1.5万农户,带动3000余户年均增收3万元。推动化橘红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培育年销售额超300万元经营主体5家,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惠及35万从业者。

孙星简要事迹

孙星,男,汉族,1993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副部长,石油化工工程师。他长期从事港口流体装卸专业技术工作,扎根企业改革发展与项目建设一线。他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促进盘活两家濒临破产的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他全面负责公司重点项目技术管理,通过优化设计方案,解决项目衔接问题,整合公用工程配套,节省投资超4亿元,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与实施效率。他负责码头油库运营维保工作,解决百余项投产技术问题,为博贺新港区东区顺利开港提供保障。创新提出利用旧甲醇管线改造燃料油管线方案,将燃料油投用时间提前半年,节省改造费用约2000万元,为客户降低运输成本近3000万元。他被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聘为行业专家,参与审定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赛项总决赛方案,多次受聘为国家级赛事裁判员,积极推动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南方+记者 许宁宁

通讯员 粤工宣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