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岁月长,三溪少年传古韵丨“百千万工程”看文创

作者 苏芷妍 2024-07-23 11:15

轻叩遍布岁月尘埃的老门框

观赏街头巷陌的青砖黛瓦、雕花窗墙

徜徉在这个藏于闹市里的岭南古村

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三溪村街景。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溪村街景。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这里是中山市东区街道三溪村

是中山主城区内

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传统村落之一

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三溪村内,180多座旧民居

兼具岭南传统建筑和中西合璧的风格

静静流淌着岁月之美

目前

已有70多家旧民居被活化改造为

文创工作室、私房菜馆等特色商铺

旧房居被活化为私房菜馆。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旧房居被活化为私房菜馆。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走进这座城市里的“世外桃源”

青砖瓦檐、石板小径间

时常能在色彩浓烈的墙绘上

偶遇身着民国服饰

或脚踩滑板的活力少年

它就是三溪村的文创IP“三少”

三溪村的文创IP“三少”。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溪村的文创IP“三少”。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的名字从何而来呢?

中山三溪禧创文旅文创发展公司

(下称“禧创文旅”)

总经理高子平介绍

“三溪”有三山一溪

三座山是三少发型灵感的来源

流淌的溪水是它耳边的辫子

“三少”指的就是“三溪村的少年”

三溪村的文创IP“三少”。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溪村的文创IP“三少”。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高子平介绍

三溪村推出的首款文创产品

名为“三少出道”

结合三溪村的庙会活动

发布于去年中秋节

包括帆布袋、冰箱贴、鼠标垫等产品

200份文创产品

刚发布概念稿,当天就被预订完了

特别受到社区村民的欢迎

禧创文旅已推出20多款“三少”主题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禧创文旅已推出20多款“三少”主题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目前

禧创文旅已推出20多款文创产品

在村内的一家文创咖啡店试销

价格从3元至200元不等

这家文创咖啡店

集文创售卖、汉服体验

与咖啡书屋于一体

是由一座老侨房改造而来

以“修旧如旧”为设计理念

玻璃窗格为亮点

如今

已成为三溪村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三少”主题的明信片、杯垫等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主题的明信片、杯垫等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走入店内

精美的贴纸、杯垫、各类桌面摆件

以及融合了

醒狮、舞龙元素的抱枕、利是封等产品

无不彰显了

年轻潮流与传统文化的美妙融合

禧创文旅总经理高子平介绍“三少”主题的亚克力立牌。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禧创文旅总经理高子平介绍“三少”主题的亚克力立牌。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其中,“三少”主题的亚克力立牌

生动呈现了

三少吹风扇、喝凉茶、下棋等活动

以一方立牌复原了古村落的夏季

又完美贴合了年轻人的潮流审美

“三少”主题的亚克力立牌。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主题的亚克力立牌。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鸭舌帽

也根据立夏、大暑、小暑等节气

设计出夏季“专属”版本

“三少”主题鸭舌帽。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主题鸭舌帽。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高子平介绍

目前最热卖的

是不规则形状的明信片

深中通道开通后

一周内就售出了数百份

“三少”主题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主题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高子平透露

“三少”IP拥有

完整的故事体系和丰富的“朋友圈”

例如三少的“女朋友”

以及三溪村内的其他吉祥物

如小燕子等

三少作为三溪村的卡通推广大使

将与它的朋友们一起

带游客游览三溪的院落、榕树、古井

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

目前,禧创文旅已推出20多款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目前,禧创文旅已推出20多款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高子平表示

我们的文创产品

基本上是以制作成本的标准去销售

我认为文创实体店

是文旅公司的展示平台和对外窗口

实体店不仅销售文创潮玩

还应作为引流工具

去带动周边咖啡、小吃等业务

以及汉服体验等业态

向游客推荐中山更多好吃好玩的景点

“三少”主题文创手提袋。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三少”主题文创手提袋。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以乡村文创为切口

可以洞见

三溪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这也是

中山“百千万工程”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

未来,三溪村还将打造非遗文化街

引入更多的非遗艺术业态

以文化赋能三溪村的文旅产业发展


【编者按】

在广阔的中山乡村大地上,蕴藏着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文创成为乡村用活资源、凝聚乡魂的有力载体。在中山,不少乡村利用“强村公司”,聚焦自身文化特色,将其活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和文旅项目,点亮了乡村文化空间,激发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古事新说,古韵新传。抢抓深中通道通车重大机遇,中山通过乡村文创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为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打开了新思路。

南方+中山“百千万工程”频道推出【“百千万工程”看文创】系列报道,聚焦中山乡村文创新发展,敬请垂注!

【采写】 实习生 罗誉 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张稳

编辑 王浩宇 实习生 李丰羽 钟时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