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花卉竞放,蔬果飘香,粉莲在土缸瓦盆中绽放,清泉在石磙磨盘上流淌,紫茄尖椒在叶片中躲躲藏藏,植物与景观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乡野气息萦绕在房边院内,驱散着城市忙碌的喧嚣浮躁。这样的“美丽庭院”正一户接一户出现在北坡镇的乡村阡陌间。
在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等工作部署下,遂溪县北坡镇委、镇政府积极作为,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和遂溪县“薯乐恬园,活力商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为笔杆,以“党建引领+巾帼发力+先锋带动”为笔尖,以“废旧物品改造+特色艺术手工+绿化植物点缀”为颜料,在北坡镇和美乡村里绘就了一个个温情质朴、生机盎然的美丽庭院。
以点带面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今年来,北坡镇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党员带头创”行动,镇村率先行动,积极探索“党建+妇建”模式,启动“支部+党员+房头”网格力量,动员全体村民特别是乡贤能人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成功打造一批引人入胜的庭院“秘境”。
乡村农户基本上家家都有自己的小院,但忙于农活往往忽略了庭院的打理,搭铁蓬堆放生产工具更是常态,谁来费心思实现庭院的“清洁装扮”便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农村妇女既是不辞辛劳持家顾家的贤内助,妇女同志更是美丽庭院建设的主力军。”赵屋村支委委员、妇女主任詹常妹也是柏基村村民,她表示,自家因为干净整洁曾被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趁着这次美丽庭院建设先把自家庭院规划好、装扮好,再争取一个美丽典范。
为了打造更多的“美丽庭院”,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乡村风貌在融入“绿化美”得到提升,以詹常妹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带领柏基村的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走村入户宣传,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热潮。
柏基村的这些“她”,各有巧思巧手自发地在自家闲置地块上“添植增彩”。袁秀珠的宅基地正好闲置在自家门口,她便把这块空地活用起来,铺鹅卵石小路、养花花草草、置石凳石桌、堆上一池细沙变成妇女交流聚会的场地、孩子撒欢打滚的“儿童乐园”。
如何让“美丽庭院”接连不断地涌现,得先让村民看到“小投入”迎来“大变化”。
北坡镇组织党员网格员走街串巷开展可供绿化美化的空间摸排,乡村振兴工作队进村入户与村民讨论协商,化身指导庭院美化建设的“设计员”,在和美乡村这块画布上率先点上几笔亮丽色彩。北坡镇持续以“同心传帮带”“手牵手美化”“你的庭院我来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多点开花推进“美丽庭院”形成蔓延之势。
润物无声
以好家教涵养乡风文明
乡贤文化和好家风蕴含着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北坡镇大力实施“乡贤回归”行动,动员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发挥其在文化传承、道德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乡贤的智慧和资源,让“美丽庭院”成为文明乡风的展示窗口。
“这是我儿子从广州移栽回来的炮仗花,每到年廿九都会开满整个围墙,路过的村民都会停下来欣赏、夸赞,我们倍有面子。”村民邹叔邹姨眉飞色舞地介绍,乡贤邹亮在广州开办公司创业经商,经常挂念留在村里的父母,在建设“美丽庭院”的号召下,他不仅为父母修建添置了美观实用的庭院设施,还特意用鹅卵石排列成“出入平安”的字样,寄托了对家人的祝福,并且专心设计院落空间、置办花卉,让自家庭院成为父母的“舒心园”。
对在外拼搏的游子而言,荣归故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馈,更是精神上的寄托。古时“衣锦还乡”为人所尚,而今为父母置办一套带有“美丽庭院”的住宅也是一种回馈。乡贤蔡勤在鹤门村委会牛巷塘村的住宅就是他亲自设计置办的。
“迎客松彰显好客之意,黑白砖铺地划分院落空间,还有一个种植的空地留给父母种种花草蔬菜。”蔡勤表示,住宅院落是家庭活动的主要空间,既是家风文明的具象体现,也是承载家教修养的重要载体,他愿意花费资源精力来美化自家庭院,传递渲染“自律自强、热爱生活”的氛围。
打造“美丽庭院”不仅仅是在改善居住环境,更是在尝试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美好生活的建构首先需要新的观念引导,整洁环境、美化庭院不是“费力不讨好”的场面活,而是在改变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在整理村民琐碎的生活、培育村民秩序美感的双重变革,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北坡镇从“改善居家环境、传播新式生活、形成文明新风”入手,化解村民“费劲事不如省心”的误解,积极倡导“乡贤带动、家庭跟进、打造美丽庭院”的理念,逐步引领村民改变“不拘一格随心杂乱”的生活模式,树立起“庭院如画、生活有序”的新风尚。
发展微经济
“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
农村人手里有块地,总忍不住种点什么。北坡镇利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契机,鼓励和引导农户利用自家的闲置资源,构建“地面有菜、池内有鱼、树上有果、空中有景、楼台有花”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通过盘活沉睡资产,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让“静资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悦新居”是北坡第一家庭院式民宿,融合绿化美化庭院与酒店式住房。跨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庭院,铺满翠绿的草地,精心修剪的花圃中百花争妍,芬芳四溢,细细聆听,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引导着你一步步走向那座充满诗意的假山,周围点缀着各种绿植和小花,藤蔓依偎着石头,自然得仿若天成。出门便是集采摘、餐饮、游玩一体的八仙湖生态园,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涤荡苦闷和压力。
相比于围墙栏杆圈起来“孤芳自赏”的院落空间,“出门见绿、开窗见景”更能抓住村民游客的注意力。北坡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群众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清理出来的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道路旁绿化空地等,见缝插绿造“小园”,自发将家庭旅馆与“绿色小版块”结合起来,在庭院种果树、蔬菜等绿植,茄瓜、辣椒、番薯等经济植物供游客采摘,趁着“百千万工程”打造急水村的春风打造共享“小园”,吸引了往来游客的驻留。
将闲置资源变身为“艺术品”,打造乡村特色“微景观”,这解决了打造“美丽庭院”资源从何来的问题。北坡镇发动党员干部收集、协调废品站提供闲置物品,借助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契机,组织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不仅带动了群众参与手工制作、让农村乱堆乱放的角落焕然一新,还让手工艺术品“微经济”成为庭院经济的补充。
“我将水缸瓦罐等利用起来,设计增添一个‘细水长流’装饰,还有农庄的招牌也是用稻草、葫芦等闲置品设计的。”北坡镇南渡村委会急水村村民小组长黄亚明表示,为了减少成本,他就地取材,搜罗各种闲置物品加工成庭院的装饰点,废弃的轮胎做花盆、雕塑,淘汰的石磙磨盘搭配成流水装饰,酒缸用来养乌龟荷花,竹子加工成风铃……这些原本废弃的老物件,添加了“创意设计”的魔法后变成了饱含乡味的艺术品。
下一步,北坡镇深化“党建赋能美丽庭院”建设实效,践行“小投入大变化”,以“清洁美、布局美、绿化美、家风美”为标准,结合传统民俗文化,打造“游鱼”“簸箕”“瓜果”等主题庭院,到2024年底力争创建“美丽庭院”670户、典型户53户,并至少打造一条“美丽庭院”示范带,让更多的美丽庭院成为北坡和美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南方日报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杨伟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