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楷模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者群体
4月17日,广东省委宣传部举行
第十四期南粤楷模发布仪式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者群体
被授予“南粤楷模”称号
点击下方海报
为他们祝贺
··
·
点击方块中的“南粤楷模”文字即可切换
·
·
·
民生为本,治水为要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
雷州半岛便是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雷州半岛的干旱问题受到国家关注。1956年,时任湛江地委第一书记的孟宪德与湛江地委班子开始在雷州半岛各地展开深入调研,寻找解决干旱问题的破局之法。根据调研结果,孟宪德提出在湛江市以北的廉江县选择地势较为低洼的鹤地村,引上游的九洲江修建水库,并开凿人工河以灌溉雷州半岛,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
1958年5月,孟宪德与湛江地委一班人集结了湛江人民的意愿,在党中央、广东省委的支持下,决定开展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因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一代担负完成,命名为“雷州青年运河”,做出了《关于兴建雷州半岛青年运河的决定》。
30万建设大军仿照部队编制分工搞建设,不同的连、排、班均以自己心目中的先进人物来命名队伍。其中,以“红孩子”“花木兰”“穆桂英”等名号寄情明志的3045个青年突击队成为施工中的先锋。
在那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湛江人民用勤劳与智慧建库开河的事迹深深牵动着党中央的心。1958年12月,周恩来总理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工程签发国务院奖状。
1959年9月,鹤地水库正式拉开了蓄水历史的序幕,滋润了湛江人民干涸已久的心田。
《国家记忆》早前发布
《雷州青年运河》纪录片
全面记录了雷州青年运河的诞生与变迁
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
深入了解运河的开凿历程、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以及雷州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与牺牲
第一集《拦江蓄水》
第二集 开河济渠
建库开河,水利兴邦
雷州青年运河将在新时代广东水利人的守护下
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