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育共生 让幸福共享 ——罗村实小的“幸福教育”实践

粤派名师 2025-04-08 14:29

    温旺华

    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佛山市罗村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佛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佛山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南海区高级校长,南海区优秀校长,南海区有为校长,广东省省级骨干校长培养项目第三批培养对象,佛山市名校长培养对象,狮山镇“最美志愿者”。

· 摆在校长面前的三个问题——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各组成要素究竟要通过哪些课程来培养?

· 如何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再到五育共生?

· 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探索幸福教育4.0时代

    自2007年建校起,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实验小学(简称“罗村实小”)便确定了“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罗村实小以“五育”为抓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不谋而合。

    幸福教育的1.0时代,搭建了幸福教育的基本框架,实施“五彩童年”行动计划。幸福教育的2.0时代,通过打造“幸福课堂”、建立“幸福档案”、举办“幸福节日”、建设“幸福校园”、测评“幸福指数”五大板块同时推进“幸福教育”。2016年,温旺华将“幸福教育”的3.0时代的抓手落在课程改革上,将“幸福课堂”的深耕升级为“五彩课程”的探索,搭建了由“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家长课程”三大课程构成的“五彩课程”体系。

    新时代赋予了“五育”新的内涵——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应该是一体的,而非分离的。只有回答了这个新时代话题,方能赋予学校教育的新样态。温旺华在“五育融合”视域下进行学校“幸福课程”体系的重构,在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打通“五育”之间的壁垒,真正使德智体美劳相互融通,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迈入“五育融合”的幸福教育4.0时代。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各组成要素究竟要通过哪些课程来培养?温旺华要推进“幸福课程”体系的重构,就必须先回答这三个核心话题。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指明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备什么要素?这个答案不言而喻。“归根到底,我们要回答的是如何推进五育并举,从而完成五育融合,最终实现五育共生。”温旺华精准剖析了摆在面前的最后一个问题,继续深入探索“五彩课程”,发挥课程领导力,在标准和评价上下功夫。

五育并举最终要实现五育共生

    谈及对“五育”的理解,温旺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五育并举侧重于完整性,不应该把德智体美劳分开来理解,育人过程理当将‘五育’融会贯通,最终实现五育共生。”

    在这样的思维引领下,罗村实小以“学研行”的科学态度,以“一育引领,融入各育,各育融通”的方式进行“幸福课程”的重构,如“劳动教育引领,诸育融合”及“美育引领,诸育融合”等,逐渐形成五育融合新样态。

    与此同时,温旺华从“育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学科及其相互关系,罗村实小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针对“五育”中的缺项、弱项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补足缺项、强化弱项。

    “五育并举最终要实现五育共生。”在“幸福教育”的4.0时代,温旺华将在实现五育共生的征程中继续发挥教育家的智慧。

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共享幸福

    幸福教育是将幸福视为最终极追求的教育。何为幸福呢?

    “阅读声、歌唱声、大课间的声音……各种幸福的声音飘扬在罗村实小的上空,这是一首很和谐、很美好的教育五彩乐章。”采访过程中,温旺华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想起学校这些被听得见的“幸福”,他的嘴角更是不自觉地上扬,记者在温旺华的脸上看见了“幸福”。

    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家长的幸福,都能在罗村实小实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平衡,学生学得优秀、学得快乐;改变为了学生的幸福而牺牲教师幸福的现状,从而达到让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让幸福学生强化教师幸福境界,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全员带动、家庭参与,让家长读懂学校、读懂孩子,让幸福在家校间流转,让幸福围绕孩子……幸福不仅是目的,还是手段,更是结果。

    “幸福是会传染的,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的共享,当幸福是被传导、被分享时,这样的教育才是幸福。”在教育自觉的推动下,温旺华正不断寻求着“幸福共享”的答案。

(本栏由本刊专题记者组撰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