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摆渡人”麦贰:护航千万人的南下渡海路

作者 陈欢;程子宜;金镝 2024-12-18 19:10

临近年关,位于广东“南大门”的湛江徐闻港一派繁忙景象,港口、船舱里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队伍,他们经徐闻南下海南,追逐着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码头上、船舱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对对岸风景的期盼。

湛江徐闻海事处南山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麦贰站在徐闻港码头上,望着一艘艘平安出港的船只,脸上露出了笑容。连日来,他与团队频频奔走于港口码头的船舱和甲板之间,确保这条“黄金水道”上的每艘船舶平平安安过海。

麦贰看着徐闻港港口。

自2004年起,麦贰便扎根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守望着这条繁荣已有千年的“黄金水道”,船舱、甲板虽小,而麦贰这一“跑”便长达20年之久,如今他即将迎来在琼州海峡的第22个春节。

00:00 00:50 倍速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00:50

护航“黄金水道”20余载

2004年1月,麦贰受任务调派初到徐闻粤海铁北港,开始了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琼州海峡“护航”生涯。“在这20年里,我见证了琼州海峡北岸的发展。”麦贰笑着说,20多年里,每天与大海相伴,心里装着的全是航行安全。

早年间,北港办事处环境比较艰苦,通往码头的路没有修建,也没有交通工具,从宿舍到码头的距离有3公里远。为了不耽误现场签证、登船检查,他每天都要带着团队提前半个多小时步行来到码头,就怕误了列车准点时间。走过来,检查、签证,再走回去,火车轮渡每天13对航班24小时运转,酷暑寒冬全年无休,他就这样沿着长长的铁轨和海岸,日复一日地工作。

麦贰巡检新能源专班。

2008年1月,北港办事处搬到北港码头一座三层的小楼,海事执法人员工作、生活全在这座小楼。背靠北港码头,火车渡轮进出港轰隆隆的噪音、火车尖锐的汽笛声、汽车刺耳的喇叭声不绝于耳,这些噪音曾让麦贰和同事们的夜晚无比难熬。

“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有时候骤然听不见还真感觉有点不习惯。”麦贰笑着说道,现在码头的这些噪音似乎成了执法人员的“催眠曲”,听到声音便能踏实地入睡

跟着麦贰的脚步,记者踏上铁路北港火车轮渡的甲板,穿梭于车舱、客舱之间,麦贰深入船客舱、车舱确保每一个安全细节落实到位,人车是否分离、车辆是否固定好、海况是否足以通航……这些看似轻松又琐碎的细节,是麦贰每日的真实写照,谈及20年走来的种种艰辛,他告诉记者:“琼州海峡无小事。”

麦贰向工作人员确认货车检查流程。

这20年来,为了确保琼州海峡的平安,每年春节都必须坚守在前线,分给父母老家、自己小家的时间,总共仅有50多天,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已经是他坚守在琼州海峡的第22个年头。

中国好人、感动交通十大人物、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平安英雄”、“广东好人”、第一届“人民满意的海事执法标兵”,在麦贰的职业生涯里,他已经历经无数殊荣。“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国家赋予我的职责,我只是把我每一天都干好,自然就走到了今天。”麦贰谦虚地说道。

麦贰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于他而言都是一次大考,但是看到旅客平平安安地过海,内心就十分有成就感,20多年来琼州海峡客滚船没有发生过一般等级以上事故。

写就渡海客货运输“教科书”

走进徐闻海事处,“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12个大字映入眼帘,让人印象深刻,20年来,麦贰负责琼州海峡北岸徐闻南下海南港航的监管工作,他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心中要时刻装着海上的群众,不断优化通航条件。

任职期间,他接连带领团队研判、优化各项通航条例和制度,让往来船客幸福感、舒适感、便捷度不断提升。

2004年,我在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一线工作,当时对火车轮渡的监管,国内还是一片空白。”麦贰说,2004年12月徐闻铁路北港开通了全国首趟旅客列车过海的火车轮渡航线,为提高对火车轮渡监管水平,他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奔走在办公室、船舶甲板、机舱、码头,利用休息时间钻研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安全监督管理指南》,该指南被认定为火车轮渡安全监管指导书。

麦贰(右)。

“2018年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春运期间由于海上大雾港口停航,影响时间长,大量车客滞留海口,导致飞机票一票难求,很多人滞留在海口。”麦贰回忆道,2023年以前,琼州海峡两岸港口部门停复航标准不一,影响大雾期间客滚船营运效率,旅客渡海幸福感不强成了他心里的一道坎

为此,麦贰自2019年起便带领团队开展500米停复航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论证,经过两岸海事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多番沟通协调,最终于2023年12月28日将两岸能见度停复航标准从1000米降低到500米,年均减少停航4.8次。

2020年9月,凭借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徐闻海事处顺利保障了世界最大客滚运输码头徐闻港开港,将过海时间从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便捷了旅客过海。为了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麦贰针对以往过海救护车、押运车、冷藏车、活鲜运输车辆等特殊车辆“人车分离”问题进行研判,推动《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相关条款的修改,实现特殊车辆不需进行人车分离,实现了“精细化”分离,有效保障了病患和货物的安全。

麦贰每日穿梭在甲板、船舱间。

同时,带领团队于2023年成功试验“姊妹船互救”模式,将海上客滚船大规模人员转移时间缩减86%,琼州海峡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大幅度提升。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起火扑灭难、蔓延快,与燃油车一起装载会增加火灾风险,因此客滚船严格控制新能源车装载数量。今年春运,新能源车过海一票难求,新能源车过海难成为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问题,为此他带领团队推动航运企业编制了《客滚船载运新能源车操作指南》,以“一船一策”提高了新能源车过海效率。接连推动开通新能源车过海专班以及运营“绿源一号”平板货船,缓解了新能源车过海的压力,提高了过海安全性。

“绿源一号”。受访者供图

“作为监管部门,要时刻保持服务意识,不仅让旅客过海、排队有舒适感,海上的环境也要保护好,让他们过海的时候看到的是湛蓝的大海。”麦贰笑着说。

甲板上跑出群众渡海安全感

“2003年3月2日,徐闻粤海铁路北港开通货运列车;2003年12月28日,开通汽车旅客航班;2004年12月4日,开通广州到海口的第一趟旅客列车……”重新站在粤海铁路北港的老港口,麦贰向记者介绍起这里的铁路和港行发展历程,点滴细节如数家珍,深深刻画在他的脑海里。

徐闻港。陈北跑 摄

从粤海铁路北港发展至今,如今的徐闻拥有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每年有超1200万旅客通过徐闻港进出海南岛,徐闻港承担着海南30%左右的人员进出和90%以上的物资运输保障。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徐闻港视察时指出,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的咽喉要道,要把“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这篇大文章做好。“身处国家重大战略要点,我感到使命在肩,团队上下也铆足干劲,做好南下船舶的安全监管工作。”麦贰自豪地说。

12月5日,琼州海峡水域首个商渔船共管联合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联管中心”)在广东徐闻揭牌成立,为进一步推动琼州海峡水域船舶协同治理、提升客滚运输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商渔船联管中心。

走进联管中心,只见六个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着各船舶泊位、进出港车辆、船舱客舱上的监控图像,今年以来,徐闻海事处不断提升琼州海峡监管水平,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看得见的安全才能让人放心。”麦贰说,尽管现在监控技术已经先进,但是执法部门不能缺少在甲板上的走动,船上风险排查要事无巨细,如若起火,船舱内的报警系统要等到烟雾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开始报警,时间上存在滞后性,现场能看到火势便能第一时间处置。

今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二次登陆徐闻,造成极大破坏。“我连续几天整夜无法入睡,港口复航对于支援海南十分重要,必须尽快恢复港航能力。”为了港口恢复运营能力,麦贰天没亮便第一时间跑到现场开展工作,推进港口复航工作。

游客进船。

时间推进到12月,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运,是麦贰的又一次大考,他告诉记者,今年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定会更强。“我有自己的小家,每年都看着家乡鞭炮齐鸣,我也心痒痒。”麦贰说,看到港口前焦虑地排长队的旅客们,心想着一定要让他们都能平安回家。

南方+记者 陈欢

摄影/摄像:陈欢(除署名外)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设计:程子宜

编辑 杨川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