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成果示范辐射应用暨华南师范大学纵向帮扶现场活动在揭阳市举行

教师之窗 2024-12-12 09:47

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成果示范辐射应用暨华南师范大学纵向帮扶现场活动在揭阳市圆满举行

    “我坐着小学生的桌凳,亲身体验了一节惠来县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比的认识》。教师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和不完全归纳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前测验反馈,借助网络画板探究数学不变性,并通过手机plickers软件扫描学生的选项码,即时获取并分析学生课堂习作的数据,同时利用‘豆包’助教为课堂增添了新的互动方式。这真是一节体现技术深度融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GAI(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深刻揭示了数学本质的优秀示范课。令人惊讶的是,惠来县竟然拥有如此高水平的GAI赋能课堂。这正是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联合推进教育‘双融双创’成果示范辐射应用,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数字化研修、教研和教学转型的显著成果。”华南师范大学何小亚教授如此评价。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落实华南师范大学的“双百行动”及“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教育帮扶工作,由广东省教育厅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省电教馆)、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承办的“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总结暨成果示范辐射应用活动”于9月份顺利启动。

    近日,该活动的分会场现场活动在揭阳市惠来县成功举办,该分会场由揭阳市教育局和惠来县教育局协办。活动覆盖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美术以及高中思想政治、综合等多个学科领域,共设立了9个分会场。省教育厅事务中心的杨明欢、黄桂芳,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的张秀梅、李韶峰,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孙雪霞、刘晓斌等9位学科专家,20多位GAI助研教育技术骨干,省“双融双创”典型案例获得者,以及当地30多位教研、师训、电教部门人员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活动的指导,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揭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曾春风、惠来县教育局局长周伟及相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了活动。

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主会场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300多名本地教师现场参加,同时通过直播形式,吸引了超过153万人次的线上观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活动有效实践了省教育厅事务中心提出的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赋能“学-用-创-传”四阶段递进式教师研修范式,助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理念;同时,活动也汇集了华南师范大学纵向帮扶的多项重点任务,全面构建了灵活多样的区域和校本教学模式。各学科种子教师精心准备现场课例展示,安排了课程教学设计概述与教学反思、线上线下观课教师“优课解码”、学科中心教研组长和GAI教育技术骨干的点评交流、省级学科典型教学案例分享和专家主题讲座等环节,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加强了区域数字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力提升了教师的能力素质。

    在惠来慈云实验中学分会场,“双融双创”综合实践种子教师方文青老师的《智慧微型无土栽培装置的设计》公开展示课巧妙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强的学习环境,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提升教学互动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综合实践分会场种子教师方文青的展示课现场

    在惠来县前詹镇中心小学分会场,“双融双创”美术学科种子教师高洁棠老师带来公开课《探索 GAI 赋能智学-我们的 “太空基地”》。高老师化身为魔法师,巧妙运用 GAI 智能技术,多学科融合,在本节课中融入科学、劳动、思政教育。利用AR相机,即梦Ai等技术,手机平板等技术赋能,将神秘太空基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仿佛置身宇宙,被奇妙太空景象激发创作灵感。学生们小组合作,设计出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建筑,有的畅想太空中的生活场景,每组作品都彰显出学生对宇宙的向往与独特艺术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美术课程,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绽放更多光彩,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小学美术分会场种子教师展示课现场

    在惠来县惠城镇墩南小学数学分会场,数学种子教师蔡晓凝老师的课例《生活中的比》以淘气参观惠来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为情境导入,将数学学习与家乡文化、革命精神传承紧密相连,积极探索了数学与美术、历史等学科的融合路径,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同时,蔡老师借助AI智能体豆包与学生进行现场对话,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巧妙利用问卷星、在线画板、豆包、plickers等数字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比”的意义,引领学生开启了一场GAI赋能小学数学课堂的奇妙探索之旅。

小学数学分会场种子教师展示课现场

    在惠来县第二中学分会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跨学科种子团队高中政治朱哲老师、高中化学黄欣媚老师、高中地理洪呈婷老师联袂登台,带来了课例《高质发展新时代 共筑美好新未来》,为教育创新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展示。课堂紧扣惠来县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朱哲老师从政治学科的独特视角出发,巧妙运用高质量发展宣传员 AI 小艾,生动地阐述了惠来县在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取得成就。抛出石化污水的处理问题,黄欣媚老师应声登场,聚焦“石化污水净化” 这一关键课题。黄老师借助强大的 “豆包” 工具,深入探索废水处理的前沿新技术,并与各小组深入探讨传统废水处理方式的局限性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提出关于惠来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地理洪呈婷老师优雅大方地走上讲台,开启 “资源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的精彩解读。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利用平板与“豆包”,共同探索惠来县鲍鱼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与无限憧憬。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分会场种子教师跨学科学习课例展示现场

    在惠来县赤山幼儿园,学前教育种子教师黄晓华的展示课《潮汕建筑奇遇》中,教师以精妙的教学设计,引领幼儿踏入潮汕建筑的奇妙世界。课程从生动的导入环节开启,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续的学习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紧接着,多个互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在其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讨论与实践,深入了解潮汕建筑的独特魅力。教师将潮汕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等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学前教育分会场种子教师课例展示-AI与学生互动环节

    在赤山小学分会场,信息科技学科种子教师徐小梅老师的《我是家乡推荐官——制作数字小报》展示课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通过人工制作与AI生成的对比,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家乡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树立正确的AI技术使用观念,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种子教师教学反思现场

    在惠来县实验小学分会场,进行了两场课例展示,其中语文种子教师吴娟芬老师的展示课《山居秋暝》惊艳全场。吴老师宛如一位教育魔法师,巧妙运用多元数字技术将学生瞬移至古诗描绘的山林秋韵之中,使其亲身体悟诗人的幽情雅趣。智能互动平台的运用让诗意诠释、意境赏析等学习活动变得趣味盎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参与激情。整堂课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与语文教学交融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小学语文学科种子教师课例展示现场

    另外,英语种子教师林冬莹老师带来了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B Read and write课例展示。课堂上,林老师通过AI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在 Pre-reading 环节,用希沃互助大屏展示数字人Yu Tutu 并开展游戏,唤醒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拓展相关传说和习俗,为新课学习铺垫。在 While-reading 环节,林老师以文章为载体,借助希沃互动大屏,通过略读法、寻读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体会一般将来时句型,了解藏头诗,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整合多种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体现了现代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小学英语学科种子教师课例展示现场

    在墩南小学分会场,英语学科种子教师方伟薇老师带来了PEP六年级上册Unit3 My weekend plan B Read and write的课例。方老师巧妙运用数字赋能教学课堂,融入“双融双创”理念,利用虚拟数字人、希沃白板等数智技术实现了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连续性以及教学数据的实时收集、处理分析与应用。在课堂上,方老师用GAI生成藏头诗引入节日主题,形式新颖独特。同时,通过与“豆包”的问答增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设计也通过评价反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提升。

小学英语学科种子教师课例展示现场

    据悉,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旨在打造数智化高质量课堂。该活动基于“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的“双融”理念,以及“师生教与学模式的创新创造”的“双创”并进思想,提出了“标准引领、多维协同、优课聚变”的改革路径与实践探索,为广东省数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今年9月份广东省教育厅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启动教育“双融双创”成果示范辐射帮扶活动以来,组织单位针对粤东西北地区,依托“评优树范”、“培训筑基”与“千校万课”三级数字素养教师培育体系,组建了72支由“牵头实施团队”、“学科专家及GAI助研团队”、“典型案例团队”、“地区教研与电教团队”以及“地区种子教师团队”五大核心团队构成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共同体。这些团队凭借显著的示范引领效应以及G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分别对接了汕尾市、河源市、揭阳市、肇庆市、江门市、茂名市以及新疆疏附县等七个地区,为相关地区教师成长与教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系统支持。

    我市积极响应并承接了该活动。广大种子教师通过参与网上研修,学习理论知识,观摩优秀典型案例,掌握UMU优课解码方法,再到利用GAI技术赋能教案设计、备课磨课,最终进行现场公开课展示,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这背后离不开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辐射工作坊的各位专家教授、典型案例团队、GAI助研导师以及种子教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厚热爱与不懈追求。活动不仅促进了优秀教学案例范式的汇聚提升,还推动了适应本地特色的教学创新变式实践,有力加速了全省“千校万课”数智化教学的广泛深入应用。

    GAI赋能、豆包、文心一言、智谱清言……,这些新名词如纷飞的蝴蝶般闯入我们的视野,折射出智慧的光芒陌生而又充满吸引力。智能体、投屏、文生图、优课解码等数字化技能与教学的融合,让课堂教学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如。种子教师们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满满,他们就像探索宝藏的探险者一样,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惠来县语文种子教师吴娟芬老师感慨地说:“从9月接受任务开始,我们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加班加点进行‘双融双创’工作坊的学习与研究。多少个夜晚我们挑灯夜战,多少次我们热烈讨论。虽然工作加倍,但我们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甘之如饴。从‘学’到‘用’再到‘创’,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虽然过程笨拙,但我们在教研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果与喜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教育“双融双创”的助力,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帮扶下,持续推进GAI赋能的“学-用-创-传”链式反应机制,指导首批种子教师成立个人工作坊,开展“创-传-展”的新阶段工作,推动区域教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向着教育强省的目标稳步前行。我们相信,在这片土地上,教育之花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供稿:揭阳市教育局。联系人:李泽桦)

更多精彩,请观看部分现场活动的推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