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家庭聚餐、厨房忙碌和烟花爆竹的燃放成为节日的常态,但同时也增加了烧烫伤的风险。
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安全,清远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夏晓丹特别提醒,烧烫伤是节日期间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烧烫伤如果能在早期正确处理,可以明显减轻损伤程度,了解烧烫伤紧急处理知识至关重要。
烧烫伤后如何处理?
夏晓丹介绍,烧烫伤是指由于火焰、沸水、热油、电流、放射线或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
春节期间,由于厨房活动增多、烟花爆竹使用不当等原因,烧烫伤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市民应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烧烫伤的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烧烫伤仅伤及表皮浅层,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二度烧烫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表现为水疱形成、创面湿润;三度烧烫伤则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或骨骼等,创面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
“一旦发生烧烫伤,应迅速远离或去除致伤的热源,防止继续烧伤。”夏晓丹说,脱离热源后,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持续15~30分钟。水温以15℃至20℃为宜,避免过低导致冻伤。这一步骤可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减轻疼痛和防止肿胀。
烧伤处伤口要用温和的清洁剂或清水轻轻清洁伤口,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烧烫伤后,一般会起大大小小的水疱。夏晓丹提到,对于小水疱,可不必弄破,让其自行吸收;对于大水疱或处在关节处等易破损的位置,需要用消毒针扎破,但注意保留水泡皮,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处理后用消毒棉签擦干伤口周围的液体,并涂抹适量药膏。
夏晓丹提醒,要正确使用药膏,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店的专业药师,切勿在伤口上涂抹草药、酱油、牙膏等未经证实的偏方,以免影响后续治疗,甚至加重伤口感染或留下瘢痕。
对于小创面,可采用暴露疗法;对于较大的烫伤,为防止感染和加重损伤,可使用凡士林纱布轻轻覆盖伤口并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纱布脱落。
“不严重的小伤口可以自行处理,如果是严重的烧伤烫伤,如大面积烧伤、深度烧伤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夏晓丹说道。
呼吸道烧伤可导致窒息
在烧烫伤事故中,除了皮肤受损外,呼吸道也可能因吸入烟雾、有毒气体等而受到损伤。夏晓丹提到,呼吸道烧伤时易发生窒息,应高度警惕。
呼吸道烧伤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烧伤主要在咽喉以上部位,表现为口、鼻、咽黏膜发白或脱落,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鼻毛烧焦,伴有刺激性咳嗽、吞咽困难或疼痛等。
中度烧伤累及支气管以上部位,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早期痰液较稀薄且常含有黑色炭粒,肺部偶有哮鸣音或干啰音。
重度烧伤深及小支气管,呼吸困难发生较早且严重,往往不能通过气管切开术改善,肺水肿出现较早,肺部呼吸音减低并有干湿啰音。
“如果吸入浓烟后鼻毛被烧到、声音嘶哑,就要特别注意了。”夏晓丹说,在前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呼吸道烧伤的进展却可能非常迅速,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会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气道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此外,呼吸道烧伤还容易引发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对于呼吸道烧伤的处理,夏晓丹建议,烧伤发生后,最好就医检查,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上述症状。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