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果发布活动上,深圳海关、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香港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共同签署《共建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合作安排》(下称“《合作安排》”)。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王守睿,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副司长张征,香港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见证。
深港三方致力以前瞻之力护航国际贸易,以安全之盾筑牢开放底线,以深港共建促两地融通。《合作安排》推动在湾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与风险监测、技术标准建设、创新性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出7项共建目标任务,推进进口法检商品检验结果采信、香港机电署认可计划、“湾区标准”、强化技贸磋商等工作,并约定每半年一次的联合会商机制。
“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于2024年11月由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监管模式涉及商品的风险评估。三方依托在前海建设该国家级中心,着力制度创新孵化、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将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贸易监管规则制度“软联通”。
深港共建国家级中心,将如何改变大湾区贸易?深圳海关商品检验处监测预警科副科长许桦表示,《合作安排》签署后,三方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在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高效流通以及推动外贸创新政策出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监管模式,开展政策研究和风险评估。“这样能推动我们扩大进出口,尤其是优质消费品进出口以及外贸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许桦说道。
具体而言,深圳海关可以和前海管理局、香港机电工程署等多方面联合开展进出口商品风险信息的采集和研判,共同收集不合格商品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联合开展风险消减措施,从而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另外,还可通过对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和技术帮扶,提升我国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控水平。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产品,进行分类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优化海关的进出口监管模式,提升通关的效率,服务前海乃至深圳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撰文:蔡敏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