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澳博士深圳行
5月17日,港澳博士深圳行暨湾区国际青年交流服务驿站开厅活动在深圳大学城成功举办,吸引260余名来自港澳高校的博士硕士踊跃参加,通过开展南山高校企业深度参访、国际化就业实习双选会等活动,助力打造湾区科创新引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玄源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李蕴洲,“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哈工大(深圳)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分别讲述了自己立足深圳、放眼湾区、逐梦世界的经历,以亲身经历诠释湾区创新创业魅力。
沈小勇回顾创业历程,提到公司依托“香港基础研究+深圳应用转化”模式,五年内实现业绩倍增,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服务立讯精密、特斯拉等100余家全球龙头企业,并拓展日韩新市场。他特别指出,前海的创新基因与企业奋斗精神结合,使其在工业AI领域抢占先机,未来将继续攻坚颠覆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李蕴洲分享了他七年创业的感悟,将创业划分为“交学费、做生意、成就事业”三个阶段,并强调深圳作为“开放窗口与资本磁石”的独特优势,“三轮融资均吸引京沪资本来深对接,政府从资金补贴到场景开放的全周期支持,让深圳成为AI硬件融合赛道的最佳起点。”
王旭以“水安全保障”科研为例,展示AI技术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团队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污染物快速识别,无人机智慧调度算法提升再生水利用率,相关成果落地10余省市,并推动10余项技术“出海”至“一带一路”国家。他动情表示:“深圳的创新生态让科研成果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期待港澳青年与深圳青年一起共同破解全球环境治理难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南山区人才工作局、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及前海管理局分别作了政策分享,详细介绍南山区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十二条政策等。
当天下午,港澳博士硕士们前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科创学院、腾讯集团、金蝶集团开展实地参访。在科研机构,他们参观重点实验室,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成果转化模式;在高校,他们感受跨学科培养与学术氛围,熟悉人才引进政策;在企业,他们体验智能产品与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与科研人员、导师、企业代表交流,博士硕士们深入了解了深圳科创实力,切身感受到深圳为人才提供的广阔发展机遇与优质创新环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回收的有效调研问卷显示,93%的受访者表达了来深就业、创业意向,尤其青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成为其重点关注内容。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港澳博士深圳行”这样的活动深入体验深圳,了解深圳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氛围。在就业服务方面,学子们期望获得专场招聘会、就业帮扶机制等进一步的帮扶支持。



南山驿站
本次活动正通过全链条服务,让深圳成为青年“来了就不想走”的逐梦之城。桃源街道全新打造的湾区国际青年交流服务驿站正式启用,“无界之城”的理念在深圳大学城加速呈现:聚焦国际青年多元需求,构建“入校适应—文化融入—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做优国际人才发展“生态圈”。入校适应方面,驿站化身国际青年的“城市指南”,一站式提供交通出行、通信服务、支付结算等实用信息资源,站内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能够帮助国际青年快速适应深圳生活。文化融入方面,驿站支持文化沙龙、青年论坛、乐队演出等多元活动开展,同时常态化开设汉语学习课程,为中外学子搭建轻松、开放的无界社交平台。围绕就业创业需求,驿站还能提供税收优惠解读、补贴政策申报、创业扶持指导、资源对接等创业支持与咨询服务,助力更多外籍人才逐梦湾区。当天,来自清华、北大、哈工大、中国科学院的8名国际留学生受聘成为“驿站文化交流专员”,并将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驿站的日常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团深圳市委、中共南山区委主办,南山区外事局、南山区人才工作局、团南山区委、南山区桃源街道党工委、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承办。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正以“双区驱动”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型开放,本次活动是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的关键举措,旨在为港澳青年搭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跳板”,推动粤港澳青年人才深度融合,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精准对接国际人才供需,为企业出海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撰文:谷政宇
主办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