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迎来闭幕。在这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体育盛会上,香港赛区承办了8个竞赛项目及多个群众项目。
在赛事顺利举行的背后,是一群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本届全运会,香港赛区共招募了1.6万余名志愿者,他们之中有年逾80的长者,也有刚满16岁的青年;有从2008年北京奥运服务至今的资深志愿者,也有初次参与志愿工作的新人。他们用专业与热情,展现了香港志愿服务的多元性与专业性。
在本次志愿者招募及运作环节中,香港志愿者协会和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负责策划和推广志愿者计划。近日,南方+记者对香港志愿者协会主席郭永亮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十五运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服务的点滴,以及协会未来发展的愿景。他说,协会希望能与广东省共同推动建立跨境志愿服务机制,让志愿者能“北上”“南下”来交流,为大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香港志愿者协会主席郭永亮。
【对话】
南方+:十五运会香港赛区志愿者招募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郭永亮:我们受到十五运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委任,和义工发展局共同负责整个香港赛区的志愿者协作工作。整个工作从去年7月就开始筹备,我们协会全程参与。
在招募阶段,我们收到了近3万名香港市民的报名信息,最终选拔出1.6万名志愿者参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工作。有部分志愿者年龄已经很大,最年长的80多岁,还有从北京奥运会就开始参与大型赛事服务的“资深义工”,可以说是全民参与其中,大家都怀着服务香港、贡献国家的心情,希望能为十五运会作贡献。
南方+:香港赛区的志愿者培训内容有哪些?是否因岗位不同而有差异?
郭永亮:我们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因为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所以基本的志愿服务守则三地是统一的,但我们也设置了自己的特色培训课程,比如我们有普通话培训课。
我们还将志愿者分为“通用志愿者”和“义工领袖”两类。通用志愿者的培训包括基本礼仪、服务要求、安全保障等,义工领袖则需额外学习团队管理、对外礼仪、应急处理等内容。整个培训历时数月,包括线上和线下课程。
南方+:在志愿者管理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挑战?
郭永亮:有的。比如有些义工领袖年纪较轻,却要带领年长的志愿者,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沟通和协调。我们也遇到志愿者对岗位有期待,但最终被安排到其他岗位的情况,这时就要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明白“初心”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身在哪个岗位,都是在为十五运会贡献力量。
南方+:在十五运会香港赛区举办的赛事中,哪场赛事的志愿者令您印象深刻?
郭永亮:就是11月16日在粉岭落幕的高尔夫球比赛。高尔夫球赛作为户外赛事,对志愿者体能的要求较高,而且部分高尔夫球选手的团队成员会有外国人,所以需要志愿者具有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水平。这项比赛还需要志愿者对高尔夫球这项运动有一定了解,因为选手在每一个开球、打球位,现场都需要保持安静,志愿者要举起带有“quiet(安静)”字样的提示牌,这就需要志愿者根据选手节奏举牌。

香港赛区志愿者在高尔夫球赛场提供服务。
令我很感动的是,大家都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即使天气炎热、服务时间长,他们也毫无怨言。
南方+:有没有令您特别感动的志愿者故事?
郭永亮:我们有些志愿者需要全程跟进选手情况,在服务期间与运动员建立了友谊。在运动员离开香港时,志愿者要到机场或关口送行送别朋友的时候,大家都很依依不舍。这些真情流露的瞬间,让人非常感动。
南方+:这次十五运会对您个人、对协会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郭永亮:这是我第一次以香港志愿者协会主席的身份,参与到如此大型的体育赛事组织工作中。从筹备到运作,整个过程充满挑战,也让我和同事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更多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其实这次十五运会也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协会的传承精神。香港一般称呼志愿者为“义工”,我们之所以叫志愿者协会,是因为我们的创会成员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上”参与服务的香港志愿者们。这个名称本身就承载着两地交流的精神,我们希望将这种服务初心一直传承下去。
我们也希望能运用好协会的志愿者资源。等十五运会结束后,我们想与广东省共同推动建立跨境志愿服务机制,让香港志愿者能“北上”参与内地服务,内地志愿者也能“南下”来港交流,为大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方+记者 杨天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