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体育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是深入总结粤港澳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经验,持续推进三地体育融合发展的成果性文件,也是充分发挥体育独特功能和多元价值,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事业的实践性探索。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在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过程中,三地成功探索并实践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协作机制。在赛事协同方面,三地共同打造了串联粤港澳的跨境自行车赛以及横跨深港的马拉松赛。这些赛事首创了“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的新模式,通过人脸识别、前置查验等技术,实现了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运动员得以“零延时、零接触”通关。在规则衔接方面,三地共同制定了《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等“湾区标准”,统一了竞赛规则与服务流程。此外,三地初步建立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专业人才的共育机制,内地体育场馆设施,特别是冬季项目训练设施已全面向港澳开放,鼓励港澳运动员来内地训练并参加全国性赛事。这些在体制机制、赛事协同与人才共育层面的先行先试与成功实践,为《协议》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下一步,广东将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行动,一方面,加强与港澳在体育发展规划、体育设施布局、体育赛事举办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推动粤港澳三地体育场馆、赛事、科研、医疗等资源共享,携手港澳打造重大赛事活动承接地、国际体育组织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中心、体育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体育高端智造与商贸会展中心。发挥广州、深圳超大城市优势,辐射带动珠三角城市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发展特色体育事业,利用海岸线资源发展滨海休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产业,探索举办具有湾区特色的区域运动会。另一方面,总结粤港澳联合承办十五运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体育领域规则互通、标准互认,加强粤港澳体育产业发展、赛事组织、人员通关、卫生检疫、商业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共同提升大湾区赛事承办能力。完善跨境赛事风险防范体系。打造体育知识产权与赛事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粤港澳体育人文交流,扩大“省港杯”“粤澳杯”影响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广东将积极主动推进《协议》条款落地生根,让“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理念,在粤港澳体育实践中结出更多硕果,以大湾区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带动内地与港澳体育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进,为“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体育正能量,书写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南方+记者 李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