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女人挣百亿的生意,盯上中年男人却凉了?

南周知道 2025-05-26 11:15

与传统女性燕窝强调“美容养颜”“肌肤透亮”不同,男性版本把产品价值更多锚定在身体保健和事业成就上,成分明显“硬核化”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盯上中年男人的燕窝为什么卖不动了。

(IC photo/ 图)

(IC photo/ 图)

最近,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燕窝行业兴起——这个长期以女性为主要客群的品类,开始“盯上”男性。

从专柜的男士代言人立牌,到强调“强身健体”“提升精力”等新品宣传,燕窝正试图撬动一个曾经被忽视的消费群体。

燕窝瞄准男性市场的背后,是燕窝行业的增长焦虑,不过,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女性撑起燕窝市场

燕窝,简单来说就是雨燕科金丝燕等燕子用唾液凝结筑成的巢,含有蛋白质和矿物质。天然燕窝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或船形,质地坚硬,泡水后会膨胀变软,带有淡淡的蛋白清香。

国人食用燕窝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但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时期,燕窝被视为滋补圣品,与冰糖、枸杞等炖煮,制成甜汤,常用于御膳或贵族宴席,认为它能润肺养颜、增强体质。

如今,随着人工养殖和加工技术的发展,燕窝不再像古代那样稀有,但在华人文化圈,它仍被视为养生和馈赠的佳品。

总的来说,燕窝消费市场呈现明显的“她经济”特征,女性是绝对的消费主力。

根据“国燕委”(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2022年度燕窝行业白皮书》,燕窝消费群体中,20-50岁的女性占比高达77.72%,其中31.29%为18-30岁的年轻女性,46.43%为30-40岁的中年女性。

为何是女性撑起燕窝市场?从历史来看,燕窝作为传统滋补品,长期与“美容养颜”“滋阴润肺”等功效联系在一起。

到了现代社会,商家抓住这一传统认知,进一步将燕窝的功效与女性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绑定,比如强调“孕期滋补”“产后恢复”等,将“吃燕窝=关爱女性”的概念深深植入女性消费者的心中。

一些燕窝品牌邀请的女明星都很大牌,比如巩俐、章子怡、刘亦菲等,这些明星自带“优雅”“冻龄”等标签,强化了燕窝与“贵妇”等女性群体的关联。

从消费场景来看,行业数据显示,约60%的燕窝消费用于送礼,这一现象在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女性节日期间尤为突出。女性更多掌握着家庭消费的决策权,她们不仅会为自己购买,也习惯在重要节日给母亲、闺蜜等女性亲友赠送燕窝礼品,既能体现关爱,也有面子,形成了稳定的消费循环。

为了适应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燕窝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革新。传统干燕窝需要经过泡发、挑毛、炖煮等多道工序,耗时耗力。

针对这一痛点,市场上涌现出即食燕窝等便捷产品,主打“开瓶即食”,并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品质的稳定。小包装设计和精美礼盒也迎合了女性消费者对仪式感和颜值的追求,推动了燕窝从传统滋补品向日常养生品的转变。

虽然女性消费者一直是燕窝市场的主力,但行业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近年来,燕窝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新品牌不断涌现,市场逐渐饱和。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近5年与燕窝相关的新增企业就达到8000家,传统以女性为核心的目标群体——比如注重美容养颜的年轻女性、孕期或产后的妈妈们,已经被各大品牌反复挖掘,增长空间有限。

此外,燕窝的高端礼品市场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下,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更加谨慎,高端滋补品的送礼需求有所收缩。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零售额计算,燕窝产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430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9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5%,不及2017-2022年27.2%的复合年增长率。面对挑战,燕窝品牌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男性市场,就成了燕窝品牌的下一个战场。

(IC photo/ 图)

(IC photo/ 图)

男性消费者难打动

一个知名燕窝品牌推出的总裁燕窝的广告片中写道,“无论是在工作中的决策,还是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健康始终是支点……男人的燕窝,燕窝、人参、铁皮石斛等8重滋补,巅峰之作。每天一碗,能量满满……助力新高度,成就每一个挑战。”

与传统女性燕窝强调“美容养颜”“肌肤透亮”不同,男性版本把产品价值更多锚定在身体保健和事业成就上,成分明显“硬核化”了。

普通燕窝通常突出唾液酸和胶原蛋白,而这里特别列出人参、铁皮石斛等中药材,还强调“8重滋补”的复合配方。这些成分在中医理论中多用于补气、抗疲劳、护肝肾,是男性(特别是一些中年男性)密切关注的健康痛点。

广告语中反复出现的“决策”“挑战”“巅峰”“高度”等词,构建了一个典型的职场精英叙事。所以,文案不提针对女性的燕窝产品中常提到的“抗衰老”“变美”这类词汇,而是用“更强的工作状态”“更高的事业追求”等能量满满的积极正向的表达方式。

除此之外,“每天一碗”的消费场景设计,凸显了日常化、习惯性的滋补,符合男性消费者偏好的简单直接的使用习惯。

从营销角度来看,开辟男性赛道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不过,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他们分得清营销话术与真实功效。从“总裁燕窝”的惨淡销量来看,男性消费者显然没有买单。

一方面,燕窝的功效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科学界对其营养价值的评价并不高。传统上认为燕窝富含唾液酸和蛋白质,但唾液酸的含量并不比鸡蛋、牛奶等日常食物更高。

并且,燕窝的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人体吸收利用率较低,不如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来源。

另一方面,燕窝市场的乱象由来已久,比如2020年某头部主播的“糖水燕窝”事件——所谓“燕窝”,只是糖水加少量燕窝成分,却卖出高价。

再加上燕窝行业长期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问题,导致许多人对燕窝的实际功效持保留态度。即便是一些高端品牌,也很难完全摆脱“智商税”的质疑。

年轻的男性消费者,尤其是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群体,在选购有助于“强身健体”的产品时往往更务实,更看重科学依据和实际功效。

他们习惯在购买前查阅成分表、看测评、对比数据,也会在社交媒体或论坛上研究产品的真实反馈。蛋白粉、维生素、鱼油等功能明确的保健品更容易占领他们的心智,相比之下,男性燕窝的广告语虽然有煽动性,但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们很难被这类话术轻易打动。

最终,这个“总裁燕窝”看似瞄准男性市场,买单的可能还是那群购买“贵妇燕窝”的女性消费者。许多“贵妇”本就习惯于购买高端滋补品,她们不仅为自己消费,也会为丈夫、父亲等男性家人选购。

品牌也许并非真的瞄准男性消费群体,而是将燕窝包装成“男性也适用”,进一步拓展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场景——让她们为家庭的男性成员购买,本质上仍是女性消费力的延伸。

从这个层面看,即使没有打动男性消费者,但只要能够让男性吃燕窝,也就不必在意是谁购买的,毕竟,消费市场并不缺“人傻钱多”的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