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人大代表履职赋能,三措并举激活现代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作者 段灿 2025-09-26 17:32

今年以来,阳山县人大常委会紧跟省、市人大工作部署,紧扣“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原则,深入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与各乡镇人大协同发力,聚焦产业发展核心需求,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融合产业创新三方面精准破题,以高质量履职为阳山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破瓶颈激活力

传统产业换“新颜”

阳山县各乡镇人大立足本地传统资源禀赋,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重要纽带,联动企业、合作社与科研力量,深耕“土特产”文章,推动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桎梏,实现转型升级。

江英镇人大代表推动当地旱地西洋菜产业加速发展。阳山县人大供图

江英镇人大代表推动当地旱地西洋菜产业加速发展。阳山县人大供图

江英镇人大依托当地高海拔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旱地西洋菜产业,助力整合土地资源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直接带动近百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让特色种植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器”。七拱镇人大将工作重心放在丝苗米产业发展上,积极助推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丝苗米全生产流程。据规划,2025年该镇丝苗米种植面积预计达5.67万亩,产值将突破1.56亿元,为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效筑牢根基。

青莲镇人大针对蚕桑产业发展制约,创新建立蚕桑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点,推动形成“党支部+家庭农场+人大代表+基地”全链条发展模式,引导种植户从零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目前,当地蚕桑种植户已达300多户,种植面积从2000多亩扩展至4000多亩,产业总值提升至2000多万元,蚕桑产业焕发全新生机。黄坌镇人大则用足政策红利,全力培育茶叶产业,2024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300多亩,产值超500万元,传统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

传统产业的升级提质,不仅为阳山县乡村振兴夯实了经济基础,更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拓赛道育新极

新兴产业添“动能”

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阳山县各级人大代表将目光投向绿色能源、特色农业深加工等新兴领域,通过引入重大项目、盘活闲置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宽增收路径。

小江镇人大代表积极打造“阳光银行”,统筹推进村级光伏电站、风电光伏装机及屋顶光伏项目布局,成功引入雷公岩风电、中核阳山300兆瓦农光互补等重点项目。同时,依托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与广东联采活性石灰石项目,配套安装1120盏太阳能路灯及新能源充电桩,切实将“阳光资源”转化为村民与村集体的“增收资本”,使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极。

唐艺文查看澳洲坚果树苗生长情况。段灿 摄

唐艺文查看澳洲坚果树苗生长情况。段灿 摄

市、县人大代表,杜步镇石溪村党总支书记唐艺文借助市直帮扶资源,引入广东远夏农业有限公司,盘活363亩闲置土地成立强村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发展澳洲坚果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全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可提供超500个就业岗位,为村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壮大开辟新渠道。

阳城镇人大代表、黄竹村党总支书记蔡云英等人则聚焦枸杞菜产业发展困局,主动牵线华南农业大学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探索“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成功开发枸杞叶面、枸杞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如今,阳城镇枸杞菜种植规模已达6000亩,形成年产值1.5亿元的产业带,相关经验被省乡村振兴局收录为典型案例,曾经的“忧心叶”蝶变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黄金叶”。

新兴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为阳山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提供了坚实支撑。

挖潜力促融合

三产联动开“新局”

坐拥良好生态优势与丰富资源的阳山县,将闲置农房、山野花木、原生态果蔬家禽等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加速器”。县内各级人大代表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抓手,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打破产业发展壁垒,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大崀镇“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牛栏咖啡厅”。 阳山县人大供图

大崀镇“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牛栏咖啡厅”。 阳山县人大供图

大崀镇人大代表助力引进“果然居·松林小筑”乡村民宿项目,通过活化闲置瓦房打造网红咖啡厅、修缮青砖旧屋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构建起特色乡村旅游场景。当地村民通过流转老宅获得租金、参与民宿服务赚取工资、销售特色特产增加收入,人均年增收约6万元,有效拉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消费升级。

市人大代表、岭背镇蒲芦洲村党总支书记欧木养立足当地“沙田柚之乡”的产业优势,推动建设800平方米沙田柚果脯加工厂,延伸沙田柚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同时推进种植基地研学项目,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如今,蒲芦洲村沙田柚价格从过去的每斤5元提升至每斤15元,今年预计产量达3000吨,收入将突破3000万元,沙田柚产业实现“量价齐升”。

秤架瑶族乡人大代表则借助“中蓬茶”“第一峰云雾茶”的品牌知名度,深挖广东第一峰、太平洞瑶寨、干坑古树公园、善美康桥等自然景观与瑶族文化资源,带动当地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成功打造“赏美景、游茶山、品茶香、住瑶寨”的“茶文旅”一站式体验模式,让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下一步,阳山县各级人大代表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引领示范与监督推动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探索实践,为阳山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杨申斐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