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姐”玩转短视频,咖啡豆变“小金豆”

作者 王嘉豪 2025-10-10 21:59

清晨的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民强村,薄雾尚未散尽,咖啡园的枝叶上还挂着晶莹露水,园内却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围着咖啡苗选购,产业带头人梁玉华则手持咖啡苗,详细向农户讲解种植要点。这位承包100多亩咖啡园、带动村里315户农户发展2000多亩咖啡种植的“当家人”,正是乡亲们口中亲切的“咖啡姐”。

培训“充电”

短视频创作从“盲拍”到“精准定位”

“以前拍咖啡视频全凭感觉,发出去就像‘石沉大海’,播放量一直上不去。” 梁玉华回忆起此前的短视频创作困境时坦言。转机始于一次专业培训 —— 她参与中山大学千名“乡村网红”培训后,课堂上“目标定位”的深度解析、“用户痛点+场景化选题”的创作方法,以及“流量算法逻辑”的细致讲解,为她打开了短视频运营的新视野。

“现在我明确了‘咖啡博主’的定位,视频内容全围绕咖啡展开,把农户关心的种植技术、消费者想了解的产品信息都揉进去。”培训结束后,梁玉华迅速调整创作思路,效果立竿见影,近期发布的3条视频平均播放量显著提升,粉丝量新增2000余人,评论区里“如何种咖啡”“在哪买咖啡苗”的咨询留言络绎不绝。“这就是培训教授的‘流量转化’,实实在在帮我打通了和用户的连接渠道。”翻着手机数据,梁玉华的喜悦溢于言表。

流量赋能

线上热度转为线下产业增收实效

短视频积累的“流量密码”,很快成为镇安咖啡产业的 “增收钥匙”。“视频让更多人知道了镇安咖啡,知名度上去了,订单量也跟着涨。”梁玉华展示的订单记录显示,近期咖啡挂耳包、包装咖啡豆销量同比增长10%,私信咨询下单的新客户明显增多。更令她惊喜的是种苗销售的突破 —— 周边农户看到咖啡产业的潜力,纷纷加入种植队伍,仅近期就卖出咖啡苗1万多株。

眼下,梁玉华还在推进咖啡烘焙体验课,目前已有30余名咖啡爱好者报名。“线上流量不仅带火了产品,还延伸到了线下体验,让更多乡亲能跟着受益。”梁玉华说道。

流量加持

本土咖啡从“深山藏”到“博览出彩”

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镇安咖啡,如今借着短视频的东风,一步步走出大山、登上更大舞台。9月12日至14日,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云安咖啡” 首次亮相便吸引众多目光。展位上,透明玻璃罐中深褐油亮的镇安咖啡豆格外亮眼,客商们或驻足洽谈合作,或俯身了解产品特性,或端起试饮杯细细品味。

“您尝尝,这是咱们广东本土种的咖啡,香而不苦、浓而不烈,酸度低还柔和,入口一点不涩!”梁玉华穿梭在展位间,热情地向客商推介。从镇安山坡上的作物,到博览会上的“香饽饽”,这颗小小的咖啡豆,正成为乡亲们的希望载体,更化作乡村振兴的鲜活火种。

未来绘景

从“卖产品”到“讲故事” 

打造“咖啡+乡村游”新业态

谈及产业未来,梁玉华的规划清晰具体:“下一步要把‘咖啡+乡村游’做起来,让大家不只是买咖啡,还能来镇安亲身体验种咖啡、摘咖啡、烘咖啡的乐趣。”按照她的设想,游客可走进育苗基地观摩种苗培育,到咖啡园亲手采摘鲜果,再到烘焙体验馆学习制作技艺,最后坐在山间咖啡屋,品着自己手作的咖啡,尽览乡村风光。

“培训让我明白,好产品也要会讲故事。”望着远处连片的咖啡园,梁玉华语气坚定,“镇安咖啡不只是一颗豆子,它背后有315户农户的汗水,有低海拔地区的独特气候,更有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我要把这些故事拍出来、讲出去,让更多人认识镇安咖啡,让更多乡亲靠咖啡增收致富。”

从100多亩咖啡园的种植者,到2000多亩咖啡产业的带头人;从田间地头的“新型职业农人”,到博览会上的“乡村代言人”—— 梁玉华以一场培训为起点,用短视频搭建起产业桥梁,为镇安咖啡打开了新天地。这位“咖啡姐”的故事,正如一杯香醇的镇安咖啡,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愈发浓郁香甜。

南方+记者 王嘉豪

通讯员 云安轩

编辑 彭正子 羊建溶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