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携狂风与强降雨袭来,面对考验,赤坎区迅速激活平急转换机制,统筹区、街、村(社区)三级力量,推动组建临时党支部,在街道、村(社区)两级分别成立防风防汛应急预备队8支、48支,发动全区60个机关单位、18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防风一线,联合组建防风防汛党员先锋队、应急队115支,做好群众转移、渔船回港、物资准备、应急力量储备、灾后恢复力量储备等工作。
应对从速,平急转换“一键激活”
9月22日中午,赤坎区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范应对台风“桦加沙”工作中启动平急转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当天下午发出《关于在防范应对台风“桦加沙”工作中启动平急转换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书》,迅速激活平急转换机制,动员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台风防范应对工作,充分彰显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
各街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构建“党政领导牵头、驻村干部包联、村(居)两委落实、党员先锋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五级联动机制,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六个百分百” 防御标准与临灾转移“四个一”原则。调顺街道对安全隐患点、内涝点开展全面排查,围绕“不漏一户、不留一人”原则,覆盖经营企业、学校、工地、危房旧房及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按需做好转移安置服务。金沙湾滨海景区于9月22日16时关停,劝离游客1200人次。
9月23日晚上,赤坎区8个街道均已完成应急响应启动,机关干部下沉基层,48个村(社区)党组织进入“急时状态”,挂点领导深入村居、党员先锋队靠前集结,将平急转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防御台风的“实战效能”。
防“风”至上,一线攻坚显担当
“大爷,您住的这处危房抗风能力弱,我们已经安排好安置点,现在就帮您搬过去!”9月23日下午,寸金街道敲开危房住户的门,耐心劝说并协助转移。寸金街道围绕台风防御与国庆节前安全保障,对宗教场所、民间信仰场所及辖区印刷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向企业普及预警信息与防台风知识,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与危房人员转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与防风防汛要求落到实处。
在隐患排查一线,北桥街道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下沉一线组建联合排查组,对低洼地带、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6人次实现重点风险区域全覆盖,同时严格落实转移策略完成1名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安置点配备充足生活与医疗保障物资。民主街道对无人管理小区、危房区域进行防台风巡查,并对居民进行防台风宣传。中华街道针对低洼易积水点、地质灾害易发点、在建工地、危旧房屋、户外广告牌、围墙及挡土墙开展防汛防风排查,进行“四防”装置冲洗及张贴安全提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沙湾街道深入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台风防御准备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与防风防汛措施、及时转移工地居住人员,对滨湖房车点、施工工地及海边渔船开展巡查,劝告房车游客尽快转移至安全稳固居所,以“最严措施”守住安全底线。
风雨同行,一心守护暖民心
“这是防台风温馨提示,您记得关好门窗,有任何需求随时打我们电话!”南桥街道深入村居张贴防台风告示,及时向居民传递台风预警信息与防范要点;针对老旧房屋、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居民,通过逐一上门动员的方式,引导其及时转移或提前做好投亲靠友、应急转移准备,全力筑牢社区安全防线。中山街道通过“小喇叭巡街+入户宣传”,将预警信息与防范要点传递到每一户,让群众“听得见、记得住、用得上”;对危旧房屋、建筑工地、户外广告牌等风险点拉设警戒线,及时加固或拆除隐患设施,同步开放应急避难场所,预置沙袋、抽水泵等物资。
从“预警传递”到“隐患清除”,从人员转移到安置保障,赤坎区党员干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防线筑在一线,将服务落在实处,用行动诠释责任,全力保障辖区党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记者 周梦雅 通讯员 吴锦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