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综合部副部长江炳伟获评“先进个人”。
这份荣誉背后,是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他牵头开展茂名荔枝古树资源调研项目,遍走全市1602个村(居)委会,完成古荔枝树的普查建档工作;参与建设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协助保存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720份荔枝种质资源;实施植绿护绿行动,将粤西传统年例文化与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让千年荔乡的绿美底色愈发厚重。
荔枝古树普查
踏遍山野摸清家底
“最初接到任务时,我们以为全市就4000多株荔枝古树,组织25个人分5个组,顶多两三个月就能搞定。”江炳伟笑着回忆,语气里带着点感慨。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启动子项目“荔枝古树普查”,作为策划者的他,没想过这场“摸底”会变成持久战。
江炳伟与普查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查荔枝古树。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与普查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查荔枝古树。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说,彼时,许多荔枝古树藏在深山村落,有的被农户圈在庭院,有的长在荒坡野岭,连当地村干部都说不清具体数量。“每株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漏记一株,可能就丢了一段茂名荔枝的记忆。”
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株古树,他们只能靠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一头扎进山野村落里细细寻访。
普查队的装备很简单:定位仪、围尺、镰刀,加一双耐磨的胶鞋。每天天刚亮,他们就跟着村委会联络员出发,真正的“向导”是村里的老人。在茂名羊角镇,80多岁的阿公拄着拐杖带路,念叨着“这树是我爷爷小时候栽的”,他们便跟着钻进竹林、爬过坡地。最远的一次在山区,停车后还要徒步1个多小时,镰刀劈开路时,蚊虫扑脸,汗水浸透衣衫。
江炳伟与普查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查荔枝古树。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与普查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查荔枝古树。受访者供图
8个月后,结果令人震惊:实际普查出19675株荔枝古树,是预期的近5倍,其中500年以上410株、千年以上148株。他们发动200多名村干部、乡贤参与宣传,为每株古树建起“身份档案”——编号、经纬度、树高冠幅,还有现场照片。
其中经同位素测定树龄1930年的黑叶荔枝,更成了茂名近2000年荔枝栽培史的“活证据”。
古树保护与种质传承
绿美实践不断延伸
“普查只是开始,护得住才算数。”江炳伟的办公室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31本厚重的《茂名荔枝古树名录》,每一页详细记载每一棵树的照片和特点。但他深知,靠纸和笔管不好19675株荔枝古树,必须给它们装上“智慧大脑”。
江炳伟查看《茂名荔枝古树名录》。李阳诗 摄
江炳伟查看《茂名荔枝古树名录》。李阳诗 摄
他带着团队开发了荔枝古树大数据平台,点开平台页面,茂名全市古树的分布、树龄、长势一目了然。“高州根子镇1120株连片古树群、茂南1930年树龄的黑叶荔枝等‘古树之最’,这里都有精准的数据和坐标定位。”江炳伟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
茂名荔枝古树大数据平台页面。李阳诗 摄
茂名荔枝古树大数据平台页面。李阳诗 摄
从荔枝古树资源的调查摸底,到更深远的种质资源传承,江炳伟的绿美实践不断延伸。
作为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从项目立项之初便深度参与,牵头完成选址、规划与筹建,将这片曾是荒山野岭的土地,打造成集荔枝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这个总投资超6000万元的“荔枝基因库”,至今已收集、保存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720份荔枝种质资源。为了集齐这些“活标本”,江炳伟协调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国外资源,又通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系统,深入多地发掘未登记品种,为每一份种质建立“身份证”。
如今,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不仅是科研高地,更成为文旅融合的窗口。截至2024年12月30日,这里已接待游客约170万人次。
生态与富民融合
绿美理念扎根民心
去年7月,江炳伟又多了个身份,高州市谢鸡镇甘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里,他没急着推项目,而是扎进田间地头、走家串户,摸透了村里的“家底”。700多户人家,1500多亩荔枝林占了大半坡地,却多是黑叶、白蜡等老品种,挂果少、卖价低,成了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看着成片低产的荔枝林,江炳伟明白,绿美生态要真正惠及村民,不能只靠种树,得先从扭转观念入手,让大家相信,好品种能结出“金果子”。
江炳伟(左2)和专家们在谢鸡镇开展荔枝种植技术培训。 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左2)和专家们在谢鸡镇开展荔枝种植技术培训。 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发挥本行优势,半年时间里在谢鸡镇各村组织了十几场农技培训,从荔枝修枝到香蕉防虫,从龙眼保果到水稻育种,他联系中心专家来讲课,自己则跑前跑后找场地、发通知。村民们起初观望,后来见他每周都往村里跑,蹲在田埂上听大家说难题,还帮着联系农资,渐渐熟络起来。
江炳伟(右二)与企业家、村干部在甘园村种下“年例林”。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右二)与企业家、村干部在甘园村种下“年例林”。受访者供图
他还积极响应“做年例,齐种树”活动倡议,借着年例这一粤西传统节庆,带动村民把摆酒的热闹劲儿转化为植绿的行动力,带着村民种下一片“年例林”,让绿美理念顺着民俗根脉扎进人心。
信任攒足了,示范就得跟上。今年3月,江炳伟组织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党总支部与甘园村党支部开展“一党员一棵树、一支部一片林”党建活动,在撤并的甘园小学旧址等地种下110棵冰荔、仙进奉、白糖罂等优质荔枝品种。
江炳伟(左一)与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荔枝专家在甘园小学种下仙进奉荔枝树苗。受访者供图
江炳伟(左一)与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荔枝专家在甘园小学种下仙进奉荔枝树苗。受访者供图
党员们带头挖坑栽树时,他拿着树苗给围观村民算细账:“这些新品种挂果后,一斤能卖20多块,比老品种翻几倍还多!”他还请中心专家定期来指导管护,保证树苗成活率。
如今,示范林的枝条已抽新绿。江炳伟常带着村民来看长势,指着嫩芽说,“等三年后挂满果,咱就知道这‘金果子’有多甜。”他满怀期待,等示范见效了,村民自然会跟着换种,让绿美生态建设真正结出富民果。
撰文:李阳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